因此,这组研究员希望将这种成像工具开发成一种生物标志物,以捕捉患者眼球后部巩膜胶原结构的变化状况,让临床医生可借此评估近视状况、预测近视发展、识别巩膜弱化和潜在的病理变化风险。
他指出,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因为虽然现在大多数高度近视患者还很年轻,但这在未来可能成为失明的主要原因。“我们正在研究的生物标记物如何能帮助眼科医疗人员,高度精确地了解哪个孩子会发展成高度近视,以及确定对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时间和方案。”
这是一种快速且无创的眼部成像技术,可在初级眼科医疗机构中使用,如验光配镜诊所或全科医生诊所。这个程序的结果可以立即生成,方便眼科医疗人员提供进一步建议,或在必要时转给专科医生看诊。
SERI眼睛成像研究组主任利奥波德(Leopold Schmetterer)教授说,高度近视在本地很普遍,并且与严重的视力并发症有关,尤其是在年长人群中。
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SNEC)联合新加坡眼科研究院(SERI)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视觉成像工具,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术,安全地识别有高度近视风险的儿童。
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10%至30%的高度近视患者在未来生活中会出现相关病理并发症,例如近视性黄斑病变和视神经病变,从而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高度近视若恶化 会加大威胁视力并发症风险
我国两个眼科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新的视觉成像工具,帮助眼科保健人员确定儿童是否有患上高度近视的风险。
检查眼球后部巩膜 有助评估近视和潜在病理变化风险
延伸阅读
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此工具的准确率约为85%至90%。研究成果今年6月已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学刊上发表。为了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果,研究员将对两批年龄分别介于六岁至八岁和11岁至13岁的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研究。
眼睛的巩膜,即眼球的白色部分是致密、富含胶原蛋白且机械强度高的组织;它包裹着眼睛并保护其内部结构。近视发生时,眼球后部的巩膜会变薄变弱,表面积增大。这导致眼球过度拉长,造成视力受损。因此,检查眼球后部的巩膜,可以获取更多可能患高度近视风险的信息。然而,目前还没有方法可检查这一部分。
虽然屈光不正可以通过戴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来矫正,但高度近视若持续恶化,出现可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的风险就会加大。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个新的成像工具改善眼科医生的治疗决策,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接受高度近视干预与治疗的最佳时间,有助于实现降低本地儿童高度近视率的长期目标,也可防止他们成年后出现危及视力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