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环节中,教师通过故事接龙,围绕作品描绘故事,交流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激发孩童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锻炼动手能力。
曹翠群(51岁)带着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陈文轩(六岁)一同参加工作坊。陈文轩不仅做出了一只鹅,还给鹅妈妈筑起了一个装满蛋的小窝。
谢坤良说,除了语言交流,家长的眼神和表情都传递着孩子可以捕捉到的信息。“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对亲人的情绪变化比想象中敏感,安抚、认可和引导很重要。”
近100名学前教育教师和60名家长出席《小小拇指》手工纸偶制作工作坊,了解如何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简单材料,激发孩童的想象力;在故事叙述和良性互动中,可增进师生和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社交中变得更自信。
接着,教师两两组队,用更多样的工具,包括彩纸、牛皮纸、胶带、剪刀、马克笔等,在20分钟的时间里制作出更精美完整的纸偶作品。
陈静静说,不管制作的是现实里存在的,还是孩子想象中的生物,都能让他们天马行空地联想,无拘无束地表达,从而为他们建立自信心。
兴致勃勃地做了一条彩色毛毛虫的陈静静(29岁)认为,制作手工纸偶是普及双语教育的好媒介。她受访时说:“这个活动很有创意,希望可以把动手做纸偶的理念融入到幼儿园的课堂中,启发小朋友的想象力。”
从事学前教育事业长达20年的王倩(47岁)受访时说:“今天参与工作坊收获良多,很喜欢与幼教老师交流的氛围,而且本来以为是聆听讲解为主,没想到是同行一起动手实践,大家都很有童心。”
延伸阅读
布偶剧团“五根手指计划”创始人谢坤良(27岁)在第二场工作坊提及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时说:“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保持正向的心态和话语习惯,但是当孩童遇到不如意时,会表现出不开心或急躁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
曹翠群说:“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让他多多接触华文,因为纸偶比单纯的汉字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一场名为《“纸”想说故事》的工作坊一开始利用报纸,让学前华文教育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即兴制作出蛇、孔雀、怪兽等动物,并询问他们关于各自作品的细节,如重量、呼吸、动作、声音。
新报业媒体属下的学前儿童刊物《小小拇指》星期六(10月7日)在报业中心礼堂举办两场着重学前教育的手工工作坊,布偶剧团“五根手指计划”成员在现场和学前教育教师和幼儿家长在互动中,完成许多即兴手工作品。
下午进行的《“纸”想做只偶》工作坊则面对幼儿家长,在同样的趣味纸偶制作活动中,团队通过情景事例和家长分享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促进亲子互动和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