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智能手机和Wi-Fi后,现在几乎没有人使用预付卡打国际电话,但在20多年前,很多人都会到街边报亭买预付卡,为的就是打长途电话。
漂亮的发髻撑起了小孩自然光影下立体的神情。(雷福胜摄)
小朋友装起大人拍沙龙照,神情太过忧郁。(雷福胜摄)
宗教仪式上的孩子们。(雷福胜摄)
民间摄影师雷福胜在新加坡独立前后拍摄了一系列人物特写照片,难得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表情。
在历史的大叙事中,普通人失去了面孔,但雷福胜这系列照片还原了当时人们的神色与肌理。从他们若有所思的神情,我们可以无限延伸一个小人物在历史的巨轮里,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态度。每张脸背后都有一言难尽的故事。
三个男孩,三种笑容,在那个还不适应摄影的年代。(雷福胜摄)
煲电话粥的时间一旦拉长,电话亭就会出现人龙。这导致排队者打消打电话的念头,或寻找别家电信公司的绿色公共电话。
老人炯炯地凝望远方。(雷福胜摄)
小女孩开始换牙了。(雷福胜摄)
《联合早报》由创刊于1923年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发刊的《星洲日报》在1983年合并而成,早报今年迎来百年报庆。作为百年报庆的活动之一,早报推出“定格百年”栏目,精选这100年来的200余张老照片,每天刊登一张,和读者一同回顾往昔。
生活在新加坡水域的船夫。(雷福胜摄)
他一脸惊讶,仿佛在说:“你在拍我吗?”(雷福胜摄)
延伸阅读
甘榜格南苏丹回教堂外拄杖行乞的男子。(雷福胜摄)
1999年,新电信的公共电话收入开始出现赤字,因为很多人发现可以用公共电话打1800免付费号码,再用国际电话预付卡打长途电话,这吸引了很多客工用公共电话煲长途电话粥。
相较于早期的街景、新闻照片,雷福胜这系列人物特写,聚焦于不起眼的小人物:乞丐、船夫、修车厂工人、河边玩耍的小孩、街上随机遇见的男女老幼——所有这些轻易被时代遗忘的人。
他们也许是好朋友,也许是硬凑的,摄影师已经记不得了。(雷福胜摄)
焦点就落在她耀眼的眸子。(雷福胜摄)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一条条纹理,她报以安贫乐道的笑容。(雷福胜摄)
白发老妇认真地读着通书,探索命理。(雷福胜摄)
小孩安静地读着书。(雷福胜摄)
那是新电信提供公共电话服务3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2000年4月1日,我国全面开放电信市场之后,市面陆续涌现了二三十家售卖国际电话预付卡的公司,使亏损情况更为恶化。
几十年后的新加坡,再难觅得这样的胡子了吧?(雷福胜摄)
修车厂工人双目炯炯有神。(雷福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