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执行主任肖恩·尚德(Shane Snyder)教授说,新加坡境内和区域拥有稀有的海洋物种,海洋排放向来是个敏感课题。

他说,公用局提高水供回收效率意味着排放入大海的盐水(brine)会更浓,可预见的后果之一是有更多的磷排放入海洋,但要高效去除排水中的磷需要很多能源和土地等,比较难实现。

海洋排放一直是敏感课题

伍文桢说,樟宜水供回收厂附近水域靠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设置多两个监测站可帮助公用局更好评估水质,必要时重新审视运作,是重要的。

延伸阅读

尚德说,磷排入海洋引起关注是因为磷是藻类的养分,水中的磷增加可能会引发藻华。不过,在海洋环境,氮是取决藻华会否发生的关键,而新生水生产过程会去除氮,因此即使排入海洋的磷稍微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相信不大。

他指出,关于新兴污染物的资料不足,包括它们如何影响海洋生物也没有充分依据证明,针对新兴污染物展开特别研究是值得鼓励的。

樟宜第三座新生水厂的运作或排放更多磷进大海,但受访专家同意由于氮养分不足,引发藻华的可能不大。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黄丹威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亚细安海洋水质标准以科学为基础,有助评估水质应维持的水平,确保海洋生物和人类的长期健康。

“有关新兴污染物的资料不足是个全球现象,需要更多研究了解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过,我们不应只研究新兴污染物流入大海后的问题,也应该从上游的产品,以及水供处理设施着手。其实,多数的新兴污染物可以在处理污水时一并去除,而公用局的生物处理厂或许能做到这一点。”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伍文桢解释,药品、农药、个人护理用品、工业化学品等都属新兴污染物,或影响水质和海洋生态,近年来引起全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