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科研团队开发新的检测法,只需10分钟到15分钟即可判断骨痛热症恶化成重症的风险,准确率达五成。
谈及这个研究的动机,姚进文说:“本地研究显示,每100名骨痛热症患者中,只有约16人到17人会发展成重症。我们想要找到更客观的检验方法,以判断病患是否需要住院。”
国家环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地从12月9日到15日下午3时,共有182起骨痛热症新病例,相较于上个月每周最少143起、最多171起,略有上升。
张劲才提到,如果未来的验证与实施过程顺利,预计这个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每次费用是15元到25元之间,未来还可能将这个新方法推广到骨痛热症猖獗的东南亚邻国。
这两种生物标志物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以及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
新检测法耗时更短 准确率更高
延伸阅读
骨痛热症一般上是轻微疾病,但是如果发展成重症,又得不到密切监测和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骨痛热症一直以来是根据医生的临床评估,并通过血液检测病毒或对抗疾病的抗体来确诊,但目前临床上还未有足够准确的测试可预测病患的重症风险。医生至今只能观察腹痛、呕吐和轻微出血等症状来判断重症风险。
目前,市面上已有利用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制成的检测剂,但主要用来检测心脏衰竭。研究员已开始针对现有的检测剂进行调整改良,要开发出可同时检测sST2和suPAR的单一检测剂。
贾博萦说,大多数骨痛热病例病情恶化的征兆会在前一天或当天才显现,所以病患须每天到诊所复诊并验血。“在骨痛热症高发时,我们须要应对3万5000起病例。有了这个新方法,就可以有效缓解医疗系统的负担。”
南大李光前医学院传染病科副教授姚进文受访时说,一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的保守做法是,如果病患还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就会视之为高危信号,必须住院。
南洋理工大学与国家传染病中心(NCID)的科研团队发现,在骨痛热症患者的血液中,两种已用于检测心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也可在骨痛热症感染初期判断患者是否有病情加剧成重症的风险。
国家传染病中心及陈笃生医院传染病科顾问医生贾博萦助理教授指出,过往医生预测骨痛热重症的准确率不到10%,新方法的准确率约在50%左右,比过往高四倍。
这个科研团队和临床医生在2016年至2019年间,针对陈笃生医院收治的129名骨痛热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sST2和suPAR能够预测此疾病的重症风险。
这个新检验法的论文第一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研究员张劲才。据他介绍,新检测法只需10分钟到15分钟,而其他须统一送往实验室的检测往往要一整天。快速的检测手段可以为医生与患者争取更早和更多的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