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公众可在套上手套和防护镜后,为自己穿衬衫,切身体会失智症患者每天更换衣服的不易。
护联中心看护与社区心理健康署总监施燕婷说,中心过去在宣导失智症时,主要是让公众了解什么是失智症。接下来,中心会着重展示失智症患者的能力,避免公众对这个病症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
这项免费展览分五个主题——面对失智症、了解失智症、与失智症共存、照料失智症患者和支持失智群体,希望让访客从失智症患者和看护者的视角了解他们的日常作息和挑战。
位于国家博物馆二楼望山堂(Glass Atrium)的“失智友善新加坡展:直面失智症”展览星期六(1月6日)由尚达曼总统开幕,将举行至3月31日,预计吸引8万名访客参观。
目前本地每10名60岁及以上的年长者中,就有一人患失智症。到2030年,失智症患者预计超过15万2000人,比2018年的约8万2000人高出近一倍。
另外, 护联中心也与公共交通业者SMRT签署谅解备忘录,加深双方在公共宣传、职员培训、服务和环境设计的合作。其中,SMRT将在职员培训方面纳入精神健康的元素,更好地支持有这方面需要的乘客。
护联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包括推出互动型展览和两个线上资源,提高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失智症的认识。
与护联中心合作 SMRT职员培训将纳入精神健康元素
其中之一是附上不同话题卡的手册,协助年轻人与家中长辈展开对话,记录他们的共同回忆。另一个则是指南,方便学校和社区伙伴了解如何举办活动,加强代际关系。
失智症患者到2030年 料逾15万人
护联中心也推出两个新线上资源,希望拉近年轻和年长一代的距离,鼓励青少年在照顾年长者和失智症患者方面做出贡献。
延伸阅读
过去10多年在淡滨尼地铁站工作的SMRT高级副地铁站经理沙丽扎(35岁),每个月会碰到约一名需要援助的失智乘客。
“青年在建立失智友善国家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这需要从家中,从他们的祖父母和亲人开始。加强代际关系对年长和年轻一代都有好处。”
护联中心总裁陈光杰在开幕仪式上说,中心希望通过展览把触角延伸至更多青年和家庭,加深公众对失智症的认识,希望公众对患者有更多同理心,并以行动支持他们。
她提到,负面标签可引发不同的下游问题,例如一个人被诊断出患失智症后,或选择隐瞒病况,又或是把自己关在家中。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诊断患上失智症后,身体情况其实还很好……到某个阶段,他们在进行日常活动如洗澡时,可能需要他人的辅助,但这或许是10年后的事。在这之前,我们是要他们过充实的人生,还是因为被诊断后,接下来10年就只呆在家?这正是让我们谈论的机会。”
她说,有时是在巡逻月台时发现这些失智乘客,有时则是接到其他乘客的通知。发现他们时,失智乘客一般显得迷茫和混乱,她便会把他们带到一旁休息,赶紧根据乘客携带的挂绳联络他们的看护者,并会陪伴乘客直到家属抵达为止。
沙丽扎希望公众能对失智症社区友善站有更多认识,以便发挥互助精神,更好地协助失智乘客。
SMRT运营的98个地铁站和四个巴士转换站列为失智症社区友善站,到今年3月底,另11个地铁站会加入这个网络。公众可以将迷路的失智症患者带到那里,让地铁站人员接手帮忙找到他们的看护者。SMRT每个月会处理约30个至50个失智症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