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想要社交互动 年长者重视做出贡献
参与调查的拉瓦尼(Garima Gemawat Lalwani, 57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从2008年开始在文物局担任义工,这些年来的经历让我对新加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多面且深入的了解。能够与本地和国际参观者分享见解,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至于参与志愿服务能给个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97%的受访者说,他们从中接触到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伙伴;96%从中学习了新知识和技能;95%表示这么做让他们感到快乐。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志愿服务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使命感与意义,在长期参加活动过程中,还能够和同伴建立起相互陪伴与支持的归属感。
常驻义工是指每年至少提供四次服务的义工,共有245人参与这项调查访问,占常驻义工总数的28%。
调查发现,相对来看,较年轻义工更多希望有社交互动的机会,较年长者更重视能够为博物馆和文物领域做出贡献。
据文物局星期二(3月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义工参加文物局的志愿服务的驱动力各有不同,其中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为最主要,有80%的受访者指出这是激励他们参与志愿工作的动力。出于个人兴趣而当义工者占74%,58%的人觉得当义工可为博物馆和文物领域做出贡献。
此外,56%的受访者说,参与义工活动的初衷是为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将志愿讲解等服务视为回馈社会的方式。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调查发现,参与文物志愿活动对义工的个人满足感、技能学习与发展,以及自信心等多方面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文物局副局长(政策与社区)陈子宇说,这项调查能让文物局更了解义工,并希望通过调查结果来激励义工,同时吸引更多人加入。“调查证实了在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相关领域从事志愿服务是有益且令人愉悦的。”
他说,当局会将此次调查的结果同其他需要志愿活动的机构共享。文物局计划每两三年展开一次这类调查。
延伸阅读
文物局:调查有助当局更了解义工 激励并吸引更多人加入
文物局旗下义工包括多语种博物馆导览员与讲解员、帮助年长参观者的协调员等。文物局去年7月至8月首次展开志愿服务影响调查,以了解常驻义工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并评估志愿服务为他们带来哪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