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年受访时说,开始设想刊物内容后,他先和北京、台湾、福建各地的研究机构负责人联系。他坦承,一开始对“世界”这一广阔范围有所踟蹰,但在赵白生的建议下,认为学刊应该扩大视野,不局限在熟悉的华人文化圈子里。他期许学刊未来能容纳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学者的论述,展现更海纳百川的格局。
华人民间文化不局限于宗教信仰,从碑文、楹联、邮件档案,乃至歌曲和茶叶,都能以各种载体反映民风与民族发展史。新加坡南安会馆计划出版一系列《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内容面向中华区域的民间文化,既具学术研究价值,也采更接地气的角度,让华人民间文化的探究,从学术殿堂走向民间。
《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总编辑之一、本地作家薛依云说,华人世界内不乏学术刊物,这份学刊的最大特点是聚焦“民间文化”主题,希望让华人文化研究从学术殿堂走向民间,将之普及化。另一名总编辑林纬毅博士说,以新加坡南安会馆这个地道的新加坡华人地缘会馆为出版方,再合适不过。
在南安会馆的资助下,经过数月筹备,《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创刊号正式出版,5月4日在新加坡南安会馆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在这个极具文化意义的日子,一众会馆代表、学者和民间文化爱好者齐聚南安会馆李光前堂,一同见证民间文化学刊的诞生。
学刊经纬幅员广阔,从地域来看,创刊号即涵盖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台北、北京和剑桥等多地学者论文;内容包括闽南红面观音祖庙探究,泰国的儒家思想传播形态,“歌王”黎锦光艺术生平研究,凤山寺楹联的错字悬案,从多个层面揭示丰富多元的华人民间文化。
以广泛弘扬华人民间文化为首要任务,《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也发布电子版,传播文化资讯无远弗届,实体和电子版皆免费传阅。
延伸阅读
作为学刊主要推手之一的赵白生教授,在发布会上以“五四遗风民间文化宏观诗学:全球文学理论的新拓展”为题,进行专题演讲。他随后也与陈奕福进行对谈,一系列活动为这项为期六年的出版计划掀开序幕,象征学术研究和民间组织的紧密结合。
陈奕福认为,出版计划能成功推行,仰赖杨松年教授等文史研究者的浩瀚知识与丰富资源。他受访时说:“南安会馆热爱自身文化,也以此为傲。因此我们认为放宽眼界,不分你我,扩大文化研究范畴,更广泛地研究世界华人文化,何乐而不为?”
学刊编委、南安会馆会务顾问陈奕福说,创办学刊的想法,源自2023年9月举办的新加坡福建南安文化节。当时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南安文化,而他也与前辈学人杨松年教授见面,讨论创办学术刊物或许是值得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这一系列《世界华人民间文化学刊》目前计划以半年刊的形式,每年4月和10月出版,合共出版12期。学刊编委包括南安会馆会长梁佳吉、会务顾问陈奕福、世界华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杨松年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和中国东盟跨文化研究院创始人赵白生、台湾南洋文化学会会长龚鹏程、福建省民俗学会法人和秘书长刘家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