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科研队由新加坡眼科研究院临床转化研究主任张翠明教授带领,在2018年到2024年之间展开亚洲老年黄斑病变转化计划(TAAP-1)。这是全球首个大规模针对亚洲群体的这类研究。
本地一个有关老年黄斑病变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后,科研团队再获2500万元津贴进行第二阶段工作,致力于开发更好的检测和治疗方法,目标是在10年内把本地的发病失明率减少两成。
老年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是与年龄相关的视网膜中央的黄斑(macula)受损,导致中央视力衰退的慢性眼疾。黄斑是视网膜的一部分,负责在直接视线内提供视力,让人能看清楚微小的细节。根据估测,本地每10名70岁以上的人当中,就有一人可能患上老年黄斑病变,若不治疗或在两年内失明。
新加坡眼科研究院星期一(9月2日)宣布,这个团队再获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颁发2500万元,进行五年的亚洲老年黄斑病变转化计划第二阶段研究(TAAP-2)。这个阶段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即社区检测、视力恢复、病理分析、治疗创新。
对于社区检测,团队将探讨如何在社区进行有关疾病的检测。也是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视网膜内科主任兼高级顾问的张翠明说,老年黄斑病变的症状起初不明显,只会造成部分视力模糊,所以很多年长者不以为然,等到视力严重退化后可能为时已晚。不过她说:“通过我们多年的努力,现在更多年长者对黄斑病变更有认识。”
张翠明说,目前,黄斑病变需要持久的治疗,TAAP-2在推进多个新的治疗方案,以求大大改善患者的症状。团队希望这些方案几年内可展开临床试验,并正式推出。
延伸阅读
探讨如何在社区开展检测
除了新加坡眼科研究院的专家,参与TAAP-2的九名首席研究员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和新保集团人口健康研究与执行中心等。
张翠明说,对比于西方群体,亚洲群体老年黄斑病变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不同,预计到了2040年将占全球病例近四成,因此需要更针对性的研究。团队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发现,亚洲人体内特定的生物标记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并研发了创新检测仪,能更早发现早期老年黄斑病变,从而及时治疗。
85岁的萨希卜约七年前发现视力下降,同样接受了镭射手术,并且每三个月接受眼内注射至今。
63岁的刘莲芳原本有完美视力,但去年2月视力突然出现模糊。她立刻去眼科中心检查,结果发现患有老年黄斑病变。在第一阶段的临床测试后,她的左眼做了一次镭射手术,随后每三个月复诊接受眼内注射。如今,她的视力已恢复许多,右眼目前状况稳定,不需要任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