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园内20米高的“猛禽窝”(Raptor Nest Platform)也为白腹海雕(Haliaeetus leucogaster)和栗鸢(Haliastur indus)等鸟儿提供额外的栖息处。
自然协会鸟类组成员欧阳秀光(78岁)受访时说,阿卡夫湖和沼泽地将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未来也可期待有更多的湿地物种出现。
此外,比达达利纪念园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那里将有代表比达达利坟场的基督教、回教和印度教区域,以及所保留下来的旧铁门、门柱和墓碑,让公众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以及曾于那里安葬的建国先驱。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二(9月3日)为比达达利公园(Bidadari Park)和阿卡夫湖(Alkaff Lake)主持启用仪式。
公众可踏上总长约5.2公里的步道,前往各个区域,包括500米长的林间步道、横跨沼泽地的80米长栈道、草坪、儿童探险乐园,以及贯穿整个比达达利区的1.6公里绿色长廊等。
通过文化走道 了解比达达利丰富历史
延伸阅读
比达达利在更早之前还曾建有豪宅和宫殿,曾经住着柔佛苏丹家族。早年它由英国商人亨利·西门斯(Henry Minchin Simons)建造,后来卖给邻居阿布巴卡(Abu Bakar),即后来的柔佛苏丹。
居民王若菱(41岁)喜欢公园的设施和清幽环境。“这里可以让孩子探索大自然,看看花草树木和鸟儿,还可以到游乐园玩,放松一下。”
李智陞说,公众接下来还能通过文化走道,从沿途的故事板,了解比达达利的丰富历史。文化走道预计下个季度完工。
曾是坟场的比达达利早在2000年代就是候鸟过境天堂。为了继续让候鸟有栖息地,当局与新加坡自然协会合作,保留占地约一公顷的山丘,并建造一座约100米长、19米宽的陆桥,将山丘与公园主要区域连接起来,让蝴蝶和鸟类穿梭。居民也可使用陆桥前往公园。
公园里的绿色空间,包括占地4.4公顷的林地,当局移植香灰莉木和垂叶榕等超过300棵树,把原有的开阔草地变成茂盛的林区。
“我们的一名成员曾统计这里在开发前有约164个鸟类品种,其中70个品种属于候鸟。他计划在接下来五年到10年进行另一项调查,观察鸟类数量的变化。”
为提供多样的自然生态,公园也有一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沼泽地,让两栖动物、昆虫和水鸟等能够栖息。
李智陞致辞时说,在开发比达达利新镇时,当局特别融入绿色空间。“绿意是比达达利发展总蓝图的一个重点,有超过10%的土地面积预留给比达达利公园。”
这个新公园位于比达达利新镇中心地带,由建屋发展局、国家公园局、公用事业局和国家文物局携手设计。公园的设计灵感来自经典儿童故事《小熊维尼》中的百亩森林,保留了比达达利翠绿和淳朴的自然面貌。
自2020年搬入比达达利区的徐丽斯(35岁,钢琴教师)对公园期待已久。“这里的环境比我想象的要好,接下来可以跟家人一起散步和骑脚踏车,我预计一个星期会下来公园一次。”
环境清幽、绿树成荫的林地和山丘,不仅是公众散步和骑行的好去处,走入占地约13公顷的比达达利公园,若仔细留意周遭,还能听到啄木鸟的鸣声,以及近距离观赏候鸟与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