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地球系统科学教授艾伦(Myles Allen)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则指出,CCUS只是在碳排放源头进行减排的一种方法,不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唯一方案。“CCUS只是一种工具。它必须与目前所有已在实行的减碳计划同步进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CUS这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步骤:碳捕和封存。碳捕技术是直接从像煤炭密集型产业,如煤化工、钢铁、水泥和炼油厂等排放源头捕集二氧化碳,避免该气体进入大气层,造成温室效应。

受访专家认为,土地资源有限的新加坡虽然缺乏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结构,但可利用地缘和贸易环境的优势,大力推动CCUS技术在本区域的发展,打造促进CCUS网络的“碳枢纽”,将区域国所捕集的二氧化碳运输到适合封存的国家。

国际能源署温室气体研究与开发计划机构总经理狄克森(Tim Dixon)告诉《联合早报》,东南亚地区是石油天然气富集区,也正是属于适合储存二氧化碳的地质。新加坡目前已是许多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枢纽,并享有良好国际声誉。他说:“以同样的方式,新加坡可以成为东南亚CCUS的‘碳枢纽’,把来自区域不同国家的二氧化碳运输到合适的储存地点。”

捕集的二氧化碳在经过处理后可在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下封存在适合地质结构的地底层,包括地下一公里深处的咸水层或是废弃的油田井。

尽管CCUS技术在理论上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大气层,但有反对者认为,CCUS技术只是把续用化石燃料合理化,减少碳排放最好的方案还是以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报告指出,如果要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之内,CCUS捕集的二氧化碳需从2020年的每年约4000万公吨增至2050年的每年至少56亿公吨,增幅约140倍。

艾伦说:“全球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完全放弃化石燃料的使用,特别是在钢铁和水泥制造的能源密集型行业。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些行业部署CCUS,那么我们离净零排放的目标将更近。”

全球目前运作中的CCUS项目有27个,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的CCUS项目则达106个,单在2021年首九个月就有71个新兴项目。

在东南亚,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印度尼西亚雷普索尔公司(Repsol Indonesia)这几年已开始为天然气处理厂部署CCUS,分别预计在2025年和2026年投入运作。新加坡也正着手实施长期计划,通过多个方式将电力生产转型到低碳发电,当中包括CCUS技术。

受访专家认为,新加坡可利用地缘和贸易环境的优势,大力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本区域的发展,打造促进CCUS网络的“碳枢纽”,将区域国所捕集的二氧化碳运输到适合封存的国家。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所(Global CCS Institute)今年10月配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过去一年全球CCUS项目出现空前增长,但以目前的CCUS项目数量来看,要实现2050年的减排目标仍存在巨大差距。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是全球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一项关键技术。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