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湾站”将对标香港“西九龙站”,打造成为“三铁合一、综合交通、站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届时,从滨海湾站出发,乘坐轨道交通6分钟到达深圳、35分钟到达广州、40分钟到达香港。

滨海湾新区于2017年10月正式揭牌,一年多来同步开展各项规划编制,形成“三规合一、多规融合”的规划格局,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的战略定位。

沙角半岛板块重点布局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以“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带动,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态智慧宜居的都市核心区。

威远岛板块则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谋划建设威远岛国际智慧城、国际医疗健康合作示范区、湾区大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据悉,滨海湾大道、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已经动工,省市共建的湾区大学敲定落户滨海湾新区。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今年2月发布以来,第一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三板块”明确三主导产业发展定位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5月21日到东莞市调研时强调,要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海湾新区。广东省政府5月26日常务会议指出,《新区发展总规》是指导东莞滨海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同时确立“一廊两轴三板块”空间格局、“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格局;明确“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三大产业定位,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交椅湾板块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产业,吸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集中设立研发总部,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之芯”。

今年是滨海湾新区“项目落地年”,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城市新追求的引领下,《新区发展总规》列出了28个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8个基础设施(滨海湾站及滨海湾站枢纽TOD开发建设、东莞轨道交通2号三期工程、东湾大道、滨海湾大道等)、9个产业项目(芯云产业城、智能制造中心、光电影像产业等)、8个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湿地公园等)和3个公共设施项目(湾区大学、滨海湾医院、未来学校等)。

广东省日前正式印发《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简称“《新区发展总规》”),确立其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和对外开放战略平台作用,助推粤港澳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

(本篇内容由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呈现)

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紧连穗深,与前海、南沙等自贸片区紧密连接,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规划面积84.1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珠江东岸重要的战略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