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餐桌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是,合餐制就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在共同就餐时,就餐者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例如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病菌,都有可能通过共同就餐传播。因此,分餐制就成为防范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

文章写道,在2003年沙斯疫情之后,社会上曾兴起分餐热。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分餐制对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控制食量以及预防疾病传播等具有深远意义。事实上,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从人类社会初期,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就造成了人类的分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丰富,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形成了合餐制;如今,面临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分餐制需要“再出江湖”。

文章作者王立祥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他指出,在经历过冠病疫情以后,人们要重新思考如何把好餐桌安全关,倡导科学饮食健康文化,树立合餐制向分餐制转化的餐桌革命新食尚。

《光明日报》今天(3日)发表一篇题为《以疫情为契机倡导分餐制》的文章,呼吁以疫情为契机,在中国倡导分餐制。

文章指出,此次疫情,是提升“舌尖上的文明”的一次契机。倡导形成集体饮食分餐制、拒食野生动物、自带便携餐具的新型生活方式,引领健康就餐新风尚,既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需要,更是健康民族未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