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母亲控诉说,学校还将全部家长拒之门外,并警告其他学生对此事三缄其口。
就在教育局和校方通报都无法消除大家的疑问时,有关坠亡学生占用了学校化学老师孩子出国名额的传闻已经甚嚣尘上,学校员工随后出面辟谣。
评论还说,越是关乎生命安全,越要正视每一个疑点;越是事关青少年成长,越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抛出结论并不难,难的是该结论让人信服。
经联合调查组全面调查认定,成都49中高二学生林某某在学校发生高空坠亡属个人行为,排除刑案;未发现存在体罚、辱骂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受到校园欺凌情况。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微博中疑点重重的坠亡事件
校方的回应
5月9日18:40左右,该校一名学生从知行楼高空坠落。学校立即拨打120并报警,经120现场诊断,该同学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公安机关正开展调查。学校对该同学的不幸离世深表痛心,已成立工作组,全面配合调查工作,并全力做好善后事宜。
通报同时呼吁公民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另外,针对教育局通报被林母否定的情况,警方在通报中还特意强调,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成华”昨晚发布警方通报:
公安机关已将调查结果已告知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而在儿子死亡当晚,林母林父在校门口守到深夜,也未得到校方的正面回答。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49中高中生林唯麒在校坠亡事件持续发酵。成都公安局成华区分局昨晚称,学生为高坠死亡,已排除刑事案件,并称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但这一通报仍然无法平息网上一浪接一浪的批评和质疑声。
家长的这一回应再次引爆中国社交媒体。中国官媒也相应接连发声。
评论强调,回避质疑就是逃避社会责任,校方绝不能一句配合调查就沉默了事,而应尽快针对传言给出回应。
她在网上忆述称,事发时间是上星期日(9日)傍晚6时左右,但家属在相隔三小时左右之后,才接到简单的通知,称其子从楼道坠落死亡,但是其他情况都不再透露,而且也不提供监控录像。
当地警方这则通报同样是只有结论而没有事实细节,与教育局通报如出一辙,正如央视在评论中形容的:塞给公众一个结论,就要求公众深信不疑。
林母还提到从警方口里得知,儿子在救护车当晚8点半到达学校时就停止了心跳,没有送医院而是直接拉去了殡仪馆。
这篇洋洋洒洒四百多字的通报,正如央视在评论中指出的那样,许多问号仍然无法拉直,只有最后的结论,却缺乏足够证据支撑,难以服众。
当地教育局昨天凌晨发布通报称,高空坠亡属个人行为,排除刑案,未发现存在体罚、辱骂等师德失范问题,但学生家长当天表明对此“不认同”。
据香港端传媒报道,昨晚陆续有民众聚集在成都49中学门口为坠楼学生献上白色鲜花,以表达对其离世的惋惜。这些民众据称有的是从中国其他地方赶来的,但因为献花行动遭到当地警方阻止,一度引发警民冲突。
而林母的微博自昨日上午8点多后也再未有更新。
这是涉事学校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对学生坠楼事件的公开正面回应。
针对越闹越大的坠楼事件,央视在昨天的评论中指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在逻辑上形成“闭环”,在事实供应上力求无懈可击,才能最大程度消弭质疑。
林唯麒的母亲自本周一(10日)清早6时许起,先后在个人微博上发送数条内容,指出儿子在校坠楼死亡事件疑点重重,想寻求真相。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事发一天后,于昨天凌晨在官方微博上通报:
调查组指出,该事件表明,学校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评论还指出,这名高二学生究竟是不是因个人问题轻生应由公安机关认定并发布消息,而不是教育部门发布。
有网民反问,在网络如此便捷信息如此透明的时代,这些地方机构会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吗?
此外,还有自称该校学生的网民在中国其他社交平台上回应被学校噤声一事,并说如果发表评论可能面临取消高考资格的风险。
政府舆情公关的失败案例
这些机构凭一己之力将一个社会悲剧演化成了疑点重重、谣言四起的公共事件,本来可能只是一个家庭的巨大不幸,现在却让所有的父母都失去了安全感,有网民甚至把事情“阶级化”:“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就是用来当砖当炮灰的,只有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才能当背后的操纵者。”
经现场勘验、走访调查、调阅监控、尸体检验等,认定49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
就在昨天下午,有媒体报道,校方拒绝就学生坠亡原因、事发现场情况、后续处理等事项作出回应,同时表示因为学校正在上课,不方便让记者进入学校。
有关监控录像的部分,林母在隔天的微博中更新称,去看了监控录像,但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
纵使最后真相与当地官方所通报的完全一致,其粗暴的处理方式也已经使得人心背离,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可谓示范了一个极其失败的舆情公关案例。
在林母的微博得到各方关注后,涉事学校成都49中周一下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简短回应称:
这份通报当天即被林母打枪,直言“不认可”,林母称尚有多个疑问未得到解答,希望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了解清楚。
尽管真相仍然存疑,但无论如何,一个年仅17岁的学生在学校坠楼,校方和当地警方、教育局却以轻描淡写、含糊其辞的方式作出回应,既不能解开涉事家长及网民心中的谜团以平息事态,还把官方草草了事、只想让事情快点混过去、别闹大的官僚嘴脸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警方回应
有网民称,教育局这份通报是想试试看,这样糊弄家长行不行。
或许,他们不是不知道,但无论是这起事件,还是近日的杭州金钱豹出逃、野生动物世界“瞒豹”事件,都显示了,一出事就“捂”,心存侥幸能瞒天过海或把事态压下,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对此发表评论说,面对汹汹舆情,学校只是发布一纸简短声明称公安机关已展开调查,指出学校不仅应积极配合公安调查,还应及时回应社会质疑,不能任由猜疑四起、舆情发酵。
教育局的回应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昨晚在评论中呼吁,高中生坠亡通报请少一些“硬邦邦”。评论指出,用事实说话,才有可能击碎谣言;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化解疑窦,才能禁得起推敲。
比如给出了“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的结论,却没有给出应有的证据支撑;林母此前称“想看监控不给看”是否属实也未提及,而她所称的监控缺失是否确切?为何事发两小时后,家人才获知儿子坠亡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