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出台疫情防控“新十条”,缩小了管控范围,因而被舆论认为逐渐在向“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靠拢。一些学者因此也认为应将冠病调整到“乙类乙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环球时报》访问时称,随着冠病病毒不断向高传播力、低病死率方向转化,正由肺炎转化为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学术界确认这种变化趋势已经稳定,达成共识,相信中国会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传染病管理的类别。
但曾光认为,目前正处于冠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时候,因此还不能轻言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只有经过疫情的冲击,待疫情稳定下来,当对待冠病只须像对待流感一样实施监测管理,不再报告管理一般病例,而是把重点放在抢救重症病例、接种疫苗和加强个人防护上时,才能将冠病调整到丙类传染病管理,大家才能回归到正常生活。
他说,“一旦调整到乙类管理,未来再降到丙类传染病管理,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相信新冠肺炎最终也会降为丙类丙管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曾光说,如果将冠病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着将对冠病的管理回归到卫生系统的常规工作,依然要诊断、报告、管理每一例病例,可以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依法隔离,对污染的疫源地消毒,但不再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社区封控、中断交通等措施。疫情防控将解除临时的应急管理状态,而回归到传染病的常态化管理阶段。
中国流行病专家认为将冠病“乙类甲管”降级为“乙类乙管”取决于对病毒特点的科学认识是否达成共识。他也称,对于回归正常生活,“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需要采取强制性的社会管控对策。于乙类传染病,管理措施需要报告、诊疗、管理每一个病例,实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措施,不必采取较大规模的社会防控措施。丙类传染病属于监测管理的传染病,只需要及时发现并抢救危重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