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雅辉还提到,不仅是冠病病毒,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像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一些细菌,如军团菌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严重时都可以出现炎症表现。换句话说,不要把所有引发白肺的原因,都归咎于冠病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曾于2021年3月1日在中文官网刊文说:“一种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并导致许多人感染时,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会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越多,复制的机会就越多,也就有越多机会发生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则引用数据说,根据实时动态监测,从12月初至今,中国监测到九个流行的冠病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

究竟什么是白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星期二(27日)说,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一般来讲,肺部炎症比较重、渗出比较多,即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到80%之时,在临床上被口语化称为白肺。

中国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发表相同论述。他明确说,从中国毒株测序结果和流行株的迭代谱系来看,目前中国绝不可能出现原始毒株;被公众高度关注的白肺,罪魁祸首可能并非完全来自冠病病毒。

中国目前面临的局面较为特殊。第一,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抗击了感染潮,中国没有。第二,很多国家的人民都接种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冠病疫苗,中国也没有。再者,中国已经不再发布详细的疫情数据,这就引发了有关冠病病病毒将如何演变、是否会催生新的病毒株、以及新毒株的致病性是否会更强等担忧。

有微博网民对此发文调侃:“专家的话反着听,就对了!”“出来辟谣了反而我觉得是真的,是不是我疯了”“可能,这种模棱两可的词跟没说一样。”面对这些质疑,也有网民点出这是政府公信力出了问题,个中原因相信与突然急转弯的防疫政策,以及和现实情况有一定出入的疫情数据有关。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对出现新毒株感到担心。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对美国之音说,理论上有这么多人短时间感染是会加大出现新变异株的风险,“但实际上不太可能,中国的疫苗接种率很高。”目前,中国冠病疫苗接种率超过九成,不过打了追加剂的不到六成。

焦雅辉进一步解释,之所以会出现“白肺”,首先与肺部影像学的呈像原理有关。她说,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肺泡里面充满空气,进行CT或者X线检查的时候,射线穿过肺泡,影像表现是黑色区域;但是,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所填充,射线就穿不透,在影像学上出现白色区域。白色区域反映出来的是渗出物的影像学表现,并不是肺脏组织实体变成了白色。

“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的(这么多)感染人数提高了出现新变异版本的概率。我们还没有看到它(新病毒株),但这种可能性现在确实在急剧增加,因为感染人数在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爆炸式增长。”

综合上述专家和世卫的说法推断,随着中国出现大面积的感染人群,当地流行的冠病病毒是有可能出现变异。

此前,中国网络上已经流传许多冠病患者都出现白肺的情况,但官方没有披露相关数据。从客观角度看,不难发现舆论之所以把白肺与原始毒株画上等号,其实与三年前的记忆不无关系。早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时,一些肺部病情严重的冠病患者便曾出现过白肺。

他还介绍,这些亚分支中没有发现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都是境外输入而来。12月共发现31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输入中国,其中也包括正在中国境外加速传播的BQ.1、XBB等亚分支。

中国互联网流传的照片显示,左图为“大白肺”,右图是正常的肺部。(互联网)

“对于可能在中国发生的病毒变异,我现在并不特别担心......我不认为中国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其他地区,会不会有新病毒横空出世并造成麻烦?有可能,但这不在我的预期范围内。”

“白肺”和“原始毒株”,最近成为中国疫情海啸中的高频词。

在星期一(12月26日)晚间,“原始毒株”“大白肺”两个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近日网上有传言称,有冠病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肺炎或在CT出现白肺的现象,可能跟原始毒株或接种疫苗有关。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2020年内关于冠病引发的肺炎研究中,不少文章也提及了较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情况,这也是当时引发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三年快过去了,有多少患者会出现白肺依旧困扰大众,加上这方面的官方统计数据非常少。

综合上述专家和官员的辟谣、说明、解释,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目前没有原始毒株,也没有产生新的变异株。但是,冠病病毒还是会导致白肺,至于几率多高,没有答案。

实际上,早在中国仍严格实施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时,就有专家警告说,虽然这项政策可将感染病例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但同时会导致群体免疫力变差。因此,一旦放松封控措施,有可能出现病例海啸式地暴发,而疫情在短时间内激增将导致出现病毒变异的概率随之上升。

总结来说,中国社会经过近三年的高强度疫情防控,对于任何新发展尤其是不利的变化,宛如惊弓之鸟,上述提及的白肺、原始毒株就是典型例子。病毒狡猾多端,该打的疫苗还是要打,该戴的口罩还是要戴,一旦真有新变异病毒杀到,也不至于完全措手不及。

在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上,一篇名为《生死金银潭》的报道中记录了中国民众上一次关注“白肺”的情境。文章提及,“普遍起病较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肺部出现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双肺弥漫磨玻璃样阴影,危重患者的双肺已经发展成白肺。”

不过,焦雅辉并没有直接回应有多大比例的患者会出现白肺的问题。她说,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但是这样的患者占比非常低。

上海长宁区民众12月23日在当地一家发热门诊吊点滴。(法新社)

至于外界猜测白肺与原始毒株的关联,焦雅辉辟谣称,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并指出当前网络上部分白肺中,有的也不是真正的白肺,有的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它们被误称为白肺。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中心主任阿尔阿里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每次有人被感染,就可能是病毒一个发生变异的机会,因此大面积爆炸式的病例暴增,无疑会提高出现新变异的可能性。

中国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12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出现的所谓“白肺”与原始毒株没有关系,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中新社)

文章也提到,大多数病毒突变对病毒引起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几乎没有影响。但根据病毒遗传物质中变化所发生的位置,它们可能会影响病毒的特性,例如传播率或严重程度。

彭博社引述美国犹他州大学的进化病毒学家戈德斯坦说,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免疫状况的差异,使得新兴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大可能比现有变异株具有更大传播优势。

焦雅辉强调,并不是说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是白肺,白肺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随着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也会逐渐消退,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会逐步恢复为黑色区域。

美国西北大学预防医学系教授张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中国目前主流的毒株是奥密克戎BF.7或者其它传播性非常高的毒株,并形容这已经接近“病毒传播能力的天花板”。而要出现一个新的能够击败它们的优势株,需要显著更强的现实传播能力,实现这样的突变是很难的,或者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国家热带医学院院长霍特兹也认为,中国目前的感染大暴发很可能会促使新的变异病毒出现。他于12月19日在推特转发一篇推文时写道:“冠病病毒在中国许多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足的人群中不受控制地传播,可能会做到这一点(推广新变种),类似于2021年初印度未接种疫苗人群中德尔塔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