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中国财政部在2022年5月集中通报八起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安徽、河南、贵州、江西、湖南、浙江、甘肃等地。

2022年以来,在稳增长、促基建、支持地方政府及城投平台合理融资需求的背景下,中央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严监管政策导向不变,隐债问责呈现出通报频率明显加快。

据广发证券统计,2016年以来,24个省因债务违法违规被通报,其中甘肃、广西、云南、湖南和四川被通报案例个数较多。从披露的债务违法违规案例来看,新增隐性债务/新增政府性债务/违规举债是主要的地方政府债务违规形式,90%以上的通报案例都涉及到新增隐债。其次,化债不实也是主要的债务违规方式之一。

7月29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再次披露了八起融资平台违法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典型案例,涉及陕西、山东、黑龙江、贵州、重庆、江苏、安徽、江西八地,主要包括城投代政府融资、政府为城投提供融资担保、城投抵押公益性资产融资三类问题,发生时间在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

其中,市级的城投债净融资额最高,达5841亿元(2021年:1.27万亿元)。区县级别的城投债净融资额为3878亿元(2021年:1.19万亿元),省级别的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为623亿元(2021年:881亿元)。其占比分别为38%、56%、以及6%(对比2021年,分别为47%,50%以及3%)。

去年以来,在隐性债务“控增化存”背景下,整体融资仍较为疲软。据九鞅科技统计,2022年,全市场城投债发行总量为4.9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9536万亿新元),同比下滑14%,净融资额达1.03万亿元,占总信用债净融资额的比率为54%,净融资额规模同比下滑60个百分点。

中国益阳市政府官网星期二(1月3日)公布四笔不实化债隐性债务问责结果。2022年来,中国已经有多地公告隐债问责结果。

广发证券进一步介绍,部分平台在通报后短时间内未发债,再次发债的时间点在被通报后的半年甚至一年后。此外,也有部分平台因违法违规举债被通报问责后限制发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