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正是假期安排症结所在:没有年假,想要促进国内的旅游消费,官方就不得不用有限的公共假期凑出“小长假”“黄金周”;请不到年假,民众就难以按照个人需求安排休息,不得不被调休裹挟,上漫长的班、度人挤人的假。
可想而知,这篇被讽刺为“最佳论文”的文章,不但没能平息中国网民的不满,甚至还火上浇油,超过13万次的转发中,不乏谩骂之言。
中国国务院星期三(10月25日)公布2024年放假安排后,“除夕不放假”的词条很快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榜首,下方留言骂声一片。
有网民讽刺,在劳动法规定的权益都无法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仅靠鼓励根本无法“道德绑架”资本家在除夕放假,而把这样的安排当做九天假期做正向宣传,更是大言不惭。
增加假期天数指日可待?
这项调查的结果同样没有公布,不过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选择方案C的人数是最多的。从现行的放假安排来看,也是同样的结果。
中国调休的概念,起源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为了提振不景气的经济,拉动内需、促进旅游消费,中国国务院在1999年宣布,将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的法定假日数分别增加至三天,并通过调整前后周末休息时间,拼凑出两个七天的“黄金周”。
至于调休制度是否合理,官方不想节假日碎片化、出现“单蹦”工作日(即假日后仅工作一天就再休息),民众不希望作息被打乱、连续工作六七天,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虽然中国发改委在解读中说,此次春节放假安排是将带薪年休假与法定节假日统筹协调安排好的“巧妙探索”,想借此开展落实带薪年假的工作,但中国网民显然对此并不买账。
虽然增加法定节假日的流程十分繁琐,但有着金融危机后在1999年一次性增加了三天的先例,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倒让这个主意显得不那么天方夜谭。
胡锡进呼吁大家以“好事多磨”的心态看待明年除夕不放假一事,并指公共舆论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不要辜负了国务院安排的这份苦心”。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随后在官方微博发文,指明年放假安排中的亮点,包括长达九天的史上最长春节假期:除去官方安排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2月10日至17日)的八天假期,第九天需要民众“配合带薪休假”达成。
还有网民认为,官方与其打大家本就稀缺的年假的主意,倒不如拿出诚意,增加一天法定节日给除夕。
不过,当年除夕不放假遭到了严重的舆论反弹后,2015年至今的每个除夕,依然都是公共假期。
不得不调的休与远不够用的年假
而在大多数网民看来,把除夕能否休息、能否与家人团聚的决定权,交给用人单位决定一事,简直不可理喻。
国家发改委形容,春节九天假期“堪称新年第一份大礼包”,并指虽然除夕当天名义上不放假,但“鼓励各单位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
除夕不放假何以惹众怒?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除夕与家人团聚,吃一顿团圆饭、一起守岁迎接新年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而除夕仍要上班,就意味着陪伴家人的时间会减少,亲手做团圆饭变得不切实际,对于在外地务工的人来说,更是可能连回家都赶不上了。
中国官方没有公布这场调查的最终数据。但在同年11月底,又再次针对放假安排提出三套方案让网民进行投票,分别是春节调休放七天、其余假期不调休的方案A,春节放七天、十一调休放五天、其余假期调休放三天方案B,以及与当时安排相似、仅明确单日假期落在星期三时不调休的方案C。
网民质疑,法律规定的五天工作制尚且难以落实,如今再想把假日安排中的供需矛盾,从政府与民众之间,转移到公司与员工之间,是不负责任、避重就轻。同时,鼓励把年假与法定节假日相结合,也背离了网民希望年假能够自主灵活安排的诉求。
以美国为例,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大多数人工作首年便有10天带薪年假,之后更是每年递增,很多欧盟国家的法定带薪年假,则甚至超过20天。
每逢佳节必调休、每次调休必被骂上热搜,已经成了近几年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固定节目。而中国国家发改委此次在放假安排解读中,直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更是触动了网民敏感的神经。
不过,对于由此产生的怨气,官方可能也觉得有点委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 虽然除夕不是明文规定的假期,但用人单位于情于理也不会让所有员工在除夕还继续工作,因此这样的安排实质上是给了大多数人增加了一天隐形假期。
至于这个“转发微博”到底是代表中国官方确实正在考虑增加一天公共假期,还是仅仅是在一片骂声中转发几则为自己“挽尊”的文章,估计只有再等几年的节假日安排,才能见分晓了。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星期三就在微博发文称,他认为明年的春节放假安排是一个过渡和测试,为之后正式将除夕重新纳入公共假日、春节假期增加至四天进行铺垫。
想要假期但不想调休,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年年调休年年挨骂,想来中国官方也是不愿意的。而官方“不得不调休”的无奈,与民众对调休的极大不满,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中国带薪年假数量不足、落实不到位。
他们也自嘲,不但除夕不放假,其余假期还要调休,让中国人成为过着“骡马假日”的“都市隶人”。
事实上,中国官方在2013年10月就曾针对放假安排满意度展开网络调查。根据中新网当年的舆情评论文章,调查前三天,有超过200万人填写了问卷,而从评论来看,近八成的网民明确表示,对当时春节、十一调休放七天,其余假期调休放三天的放假安排“不满意”,反对硬凑假期的意见也较为集中。
从他们的抱怨来看,大部分人不认为自己的老板和工作单位有着让他们除夕放假的“良心”和气度,而在本可以直接放假的日子,迫使他们动用极为稀缺的年假资源休息,在他们看来也十分不公平。还有网民指出,这样的安排对于初入职场不满一年、还不享受带薪年假福利的新人来说,更是无解。
客观来说,中国每年11天的公共假期,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算少,但工作前10年仅5天、满20年才能有15天的带薪年假,则远远落后于常被拿来比较的欧美国家。
胡锡进微博评论区的网民对这番分析自然不买账,不过,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官方微博却转发了他的这番解读,让胡锡进笑称自己“确实没胡说”。
最初由于假期集中,加之网络并不发达,民众对于调休享受黄金周并没有太多怨言。但2008年拆分五一假期,将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法定节假日后,为了将一天的公共假期调成三天乃至五天的“小长假”,调休被运用得更加频繁,对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影响也更大,甚至出现连续工作七天的超长工作周。
从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春节的法定假日一直是三天,但具体是哪三天,却有过变化:2007年以前,法定节假日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2007年底修改为除夕至正月初二,自2008年起执行;2013年底,再次修改回现行的初一至初三,并在2014年执行除夕不放假。
文章提出的其他亮点,还包括虽然不得不调休、但明年的调休安排更加人性化,假期长短结合、更好满足民众出游要求和休假期盼,以及鼓励落实带薪年休假等。
在年假数量已经大幅落后的前提下,很多中国网民还反映不少私企存在请假难,甚至因为请假被批评的“请假歧视”“请假羞耻”情况。
好消息,明年春节中国连放八天假;坏消息,不包括除夕。
也正因此,即便除夕不放假是合法的,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却是极不合理、不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