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半,本地研究人员评估了生活在新加坡本岛和乌敏岛等离岛的超过7300个物种,完成新加坡物种保护红色名录的第三次修订。这有助提升人们对本地丰富生物的认识,以更好展开物种复育和改善栖息环境等工作。

在最新版本的红色名录中,共有560个物种的保育状态有所改善。

其中,生长在乌敏岛的马来假吸血蝠(Lesser Asian False-Vampire Bat)原本在第二版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随着公园局和乌敏岛网络之友在岛上各处建造蝙蝠屋,为它们提供更多栖息地之后,这类蝙蝠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最新版本的红色名录中,这类蝙蝠的保育状态已改善为濒危。

第三次修订的红色名录共涵盖33个生物分类群,其中包括七种首次评估的分类群如藻类、真菌、淡水水生昆虫等。

超过120名来自公园局,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新加坡自然学会的生物分类群专家在2019年中到2023年之间,通过样本采集和分析等方式,评估了超过7300个物种,完成红色名录修订工作。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六(6月24日)出席第12届乌敏岛日致辞时说,红色名录是指引新加坡自然保护策略的重要和宝贵资源。

一些新列入红色名录的物种,包括极危的大鼷鹿(Greater Mouse-deer)、晴衣蝶(Malay Lacewing)和马来雕鸮(Barred Eagle Owl)等。

560个物种的保育状态有所改善

最新的新加坡物种保护红色名录(Singapore Red List)所列入的物种,比第二版的逾2900种多了超过一倍。

延伸阅读

“国家公园局在为本地独有、罕见和极危的物种规划和落实保育工作时,会参考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