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持有环境局执照,售卖日常用品如服装、布料和洗涤用品的摊贩,则从2006年的2497人减至去年的2416人,跌幅是3.5%;售卖干粮杂货的摊贩也从10年前的8761人减至去年的7901人,跌幅是9.8%。
新加坡理工学院高级讲师陈艾默斯(Amos Tan)说:“人们应该相信这些传统摊位的潜质,让下一代人认为它们是个有趣和有看头的好去处。”
在大巴窑八巷第210座湿巴刹经营生鸡摊贩的陈君炜(34岁)则表示,本地连锁超市开了一家又一家,不少国人也习惯了下班后到冷气超市采购鱼虾肉菜,湿巴刹将渐渐式微。
潘裕坤忆述,海格路干湿巴刹大概在70年代设立,当时生猪肉档口多达16个,如今有的退休,有的没人接棒,只剩三档。
新加坡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06年,共有6264名持有国家环境局执照的摊贩在湿巴刹售卖各种食材,例如新鲜肉类和蔬菜等,去年,这个数目减至5485名,减少了779名,下跌12.4%。
这个现象或许和巴刹小贩没有下一代接班人有关。在海格路干湿巴刹售卖生猪肉的潘裕坤(68岁)受访时说:“现在根本不会有人想要接手湿巴刹摊生意,我也希望孩子可以出外打拼出一番事业,不打算给他们接手。”
湿巴刹小贩数目过去11年减少了12.4%,受访的湿巴刹摊贩认为,湿巴刹将渐渐式微,也许有一天不复存在。
专家认为,看法改变可能有望扭转摊贩目前面对生意无人接手的困境。
他说:“现在的湿巴刹小贩存在,主要是服务五六十岁及以上,较年长。或许以后湿巴刹还会存在,但数目肯定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