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艺术这行不能当饭吃,但我决定给自己一点时间,就算真的行不通,至少我曾经尝试过。”

两年前,他投入五位数资金,在加东一带的MOX共创空间租了一个小型工作室,再从澳大利亚购买一台浮雕印刷机。

浮雕版画,指的是把图案雕刻在胶版上,然后上色,再把图案压印在纸上。

“只要有好故事,就一定会有知音。

他说:“除了浮雕印刷机,还有晾架和橱柜,所需的器材和空间其实不多,营运成本主要包括租金和购买印刷材料。”马祝安的作品定价80元至275元,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不少追随者,但买画的客户多数是外派人员或旅客。

“有时候很久都卖不出一幅,有时候来了个新客户,一次就购买三幅,生意起起落落,谁也说不准。”

他笑说:“女儿就像是艺术总监,我拟好草图后,都会先征询她的意见,才开始雕刻。”

林苡创作的故事充满童趣,多数以探险和成长为主题,而这也成了马祝安制作浮雕版画(linocut prints)的灵感泉源。

父亲背着女儿和宠物狗,在火山熔岩中寻找柠檬水解渴,之后还跟巫婆、木乃伊和吸血鬼打斗......这些天马行空的故事点子都出自八岁的林苡欣(草字头)(Isabelle Mathis),而她最忠实的“观众”就是父亲马祝安(John Mathis)。

谈到未来发展方向,马祝安表示不排除与其他文创工作者合作,制作儿童绘本或透过周边商品如托特包(tote bag)来分享女儿的故事。

移居本地的美国男子在妻子病逝后,与小女儿相依为命,父女俩通过创作故事和制作浮雕版画,在相互扶持下走出丧亲之痛。

虽然浮雕版画在本地艺术领域仍属小众市场,但马祝安坚信,作品背后的故事才是关键。

马祝安说,从拍摄食物照片,在平板电脑上进行设计,到把图案雕刻在胶版上进行印刷,前后需要一个月时间。有时候单是雕刻图案,就要耗上两天至两周时间。

马祝安透露,他原本对浮雕版画一窍不通,自从在美术用品店买了一套初学者使用的雕刻工具后,才开始在家中制作版画。无师自通的他,作品竟获得朋友们一致好评,这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很多外派人员和旅客对新加坡的第一印象是‘美食天堂’,但多数的本地艺术品主题不是鱼尾狮就是店屋。印上本地美食图案的纪念品,一般只有餐具或磁铁。”

他笑说:“比起上学,女儿好像更喜欢在家上网学习。她在睡前的想象力最丰富,我都会记录她讲述的故事,作为日后的创作素材,目前已经累积了70多则故事。”

来自美国的马祝安(53岁)在2009年与妻子移居新加坡。四年前,妻子不幸罹癌病逝,他毅然辞去广告业的工作,成为全职父亲,陪在年幼女儿身边。

“当时她才四岁,还不善于表达自己,讲故事成了我和她沟通的桥梁,从中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小贩文化汲取灵感

冠病疫情近日加剧,马祝安与女儿都必须在家办公和学习,这反而让父女俩有更多时间相处。马祝安说,他原本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后,就会到加东一带的工作室开工。不过,病毒阻断措施落实后,工作室得暂时关闭,他只好把工具搬回家继续创作。

父女居家多了时间相处

除了女儿创作的故事,马祝安也从本地小贩文化汲取灵感。作品中出现的虾面、叻沙、薄饼和椰浆饭,都是他的心头好。

他认为,比起新加坡人,外国人似乎更懂得欣赏小贩文化的独特性。

马祝安希望借由新系列的版画作品,凸显小贩美食在新加坡建国历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