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从事社会企业活动,让公司品牌更能引起顾客共鸣。
Boxgreen创立初期获得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的前身MDA的i.Jam.reload计划资助,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过后也获得新加坡社会企业中心(Singapore Centre for Social Enterprise,简称raiSE)注资。公司至今共获得投资者注资150万元,显著部分来自私募股权基金Octava Impact Investment。
经过几年努力,Boxgreen的生意稳定增长,生产线也上了轨道。去年,公司收购了从事冷压新鲜果汁生意的Juicy Folks。Juicy Folks创办人谭永伟加入,形成了今天的四人团队,也让公司产品阵容更完整。
“从此以后,我们更认真经营,绝不轻言放弃。”
创立不到六年,公司已有数百万元年营收,日常运作需要几百万元的流动资金,对管理团队来说又是新的挑战。除了银行贷款及贸易融资设施,他们也通过P2P借贷平台Funding Societies获得过渡性贷款。
如今,企业客户占公司八成营收。公司去年也买进自动贩卖机,目前已有66台,设置在办公楼、商场等,扩大零售管道。
Boxgreen的产品标榜健康,这些年也积极投入各种社会企业活动,包括将部分销售所得捐作慈善。公司参与了黄丝带新加坡(YRSG)(前身为新加坡复员技训企业管理局,SCORE),为即将获释狱囚提供培训,目前在计划下雇用20名狱囚,也将雇用两名释囚为全职员工。
Boxgreen联合创办人胡智福名片上的职衔是“茶水间总监”(Chief Pantry Officer),短短几个字概括了公司的缘起和市场立足点。
胡智福说:“这类零食在超市也有,但上班时如果想吃,却又不是唾手可得,外卖送餐服务当时也还没风行,所以很多公司来跟我们订购,供员工享用。”
“许多年轻一代都更重视环保及社会责任,甚至愿意为此付高一点的价格。”
公司的企业客户包括知名网络公司、银行、商业顾问、广告及创意行销公司等,产品也在一些餐饮业者、实体及网上销售通路上架,还登上廉价航空的餐牌。
胡智福说:“其实他们当中许多犯的并非重罪,看到他们有机会获得培训,出来后有工作,重获新生,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四个月后,当时才27岁的胡智福毅然离职创业。隔年,林勇燊也加入。两人投入3万元起始资金,先是找厂商代工,自己专做销售。过后,两人的好友印度尼西亚华侨吴培雄也加入。
当订单越来越多,为了要掌控品质,他们决定自己生产。然而,从销售踏入生产却是一大门槛。当时,他们雇用三名兼职家庭主妇帮忙。但业务环节扩大,也需要更多资金周转,让他们一度想放弃,走回外包。没想到三名“主妇级”员工竟然主动凑钱,要他们坚持下去。
胡智福坦言,在这之前,他们年轻人一心只想闯荡,觉得就算失败也不要紧,直到那一刻才深深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2014年,他还在星展集团工作时经常熬夜加班。有一晚,他想找能解馋又不失健康的零食却没有,当下灵光乍现,马上和同事林勇燊一起注册了一个网站,卖起坚果类为主的零食。
短短几个月,他们吸引了上百企业客户,不少还重复下单。结果,两人每晚都“加班”,将零食打包装盒,隔天再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