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耀透露,父亲为避免三兄妹共事时有过多争议矛盾,因此让每人负责不同事物——大哥负责销售、他负责工厂运作,小妹则管账。“我们三个人不能放弃,也不能辞职,只能一起向前冲。我们当然会吵架,但是最多吵一个星期就没事。”
他坦言,三人有时会各自认为自己的点子比较理想,这种时候,大家就会相互把产品做出来,甚至让员工投票来定案。
1980年代就善用机械,提高生产率。
本地首个用机器制造仙草公司 每日可产10吨
如今,陈顺美食品工业单是仙草产品就有约12个不同种类,也将触角伸到其他产品如爱玉和饮品等。
这个1974年注册的公司,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第三代掌门人之一陈鸿耀(47岁)接受《联合晚报》访问时说,奶奶早年为帮补家用,会在家制作仙草,然后由父亲陈顺财拿到美世界贩售。“除了仙草,父亲还会向其他人购买豆花水一起卖,形成黑白配的组合。”
问及公司如何确保仙草仍能迎合年轻人的口味,陈鸿耀坦言,仙草虽然很健康,但颜色黑黑的,不像色彩鲜艳的果冻那么具吸引力。为此,他们便想办法让吃仙草变成好玩的体验,不用汤匙,用吸管就能吸起仙草。
陈鸿耀笑言,机器真的是好帮手,一个按钮就搞定一切。发展至今,公司的机器已从当初的一台增至目前的13台,一天内可以生产出约10吨的仙草。
三兄妹相互扶持 各司其职
陈鸿耀说,父亲很有生意头脑,虽然仙草人人会做,但没有品质保证。而且,单靠手推车生意,一没开档,就没收入。“我还记得,以前的仙草都得装入铁罐。我和哥哥及妹妹放学后就得到工厂帮忙,不是清洗铁罐,就是砍柴烧火,煮仙草。”
三兄妹相互扶持,即使闹不和,一个星期内就会和好如初。
他说,父亲当年也是慢慢放手,他们也会如此。
至于接班人的问题,陈鸿耀说,除非孩子愿意加入公司,否则他们三兄妹会一直坚守岗位,让业务攀到最高峰后,才转手。“同样的,如果孩子想进公司,也会延续父亲的做法,大家做不同的事情,尽量减少摩擦。而且,付出多少,回报成正比。”
一碗仙草,一道再普通不过的食品情牵一大家族。从甘榜一个厨房,这家仙草如今已走进巴刹超市,走向海外。
陈鸿耀说,传统做仙草的方法非常耗时耗力。一天内,七名员工最多只能生产约3500公斤的仙草。但机器一分钟就能制作出45公斤的仙草,只要约80分钟,就能做到人工一样的量。
本地超过90%的仙草都是由陈顺美食品工业生产。
几年后,陈顺财决定开厂,更大量地生产仙草。
三兄妹至今的生意之道一直谨遵父亲教诲。陈鸿耀说,父亲总提醒他们要积极探索机遇,“不要等水流到家门口,那时就太迟了”。例如在1980年代,当大家还没怎么接触到果冻时,日本已卖得火红。父亲那时就直奔日本学艺,回国就开拓仙草以外的新市场。
“父亲知道要是延续传统做法,我们这一代可能会受不了,因此1986年左右,他就前往日本的展览会物色机器,我们也成为本地首个用机器制造仙草的公司。第一台机器到现在还能运作。”
他笑说,求学时,成绩总是满江红,那时就明白了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从工业与职业训练局(工艺教育学院的前身)毕业后,他就到工厂和父亲共事。哥哥陈鸿儒(48岁)和妹妹陈珍莲(45岁)之后才加入。
“要从小朋友还小时就让他们接触仙草的味道,如此一来,就能一直延续仙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