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教导公众认识心血管病
陈淮沁教授说,医生必须有抗压能力,毕竟工作时间长,责任又很重,因此医生必须保持体力充沛,身心健康。他也认为宗教能让人有所依靠,让心灵更充实。更重要的是,不能一头热只顾着工作,家庭生活一定要兼顾,绝不能牺牲。
对此他曾撰文写道:“语言方面的障碍牵涉到更深层面的问题,那就是沟通的障碍影响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医患关系是医生医疗实践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医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是理所应当的事,而掌握多种语言则是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通过患者熟悉的语言交流,获得病人的尊重、信任、配合与理解需要很深的语言功夫,是上医之道。一些医生具有极高的医疗技术,但是在与患者沟通时,由于语言原因,引起病人和家属误解与不满,甚至发生摩擦。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哪里出了差错,真令人遗憾。”
忙中规划一日行程
时间:晚上7时
虽然毕业自维多利亚中学与国家初级学院,算是个英校生,但从小家庭有很浓的华语和方言环境,让他多语并进。虽然高中后出现华文的断层,但他一直坚持阅读《联合早报》与《新明日报》,从中了解两报读者的不同世界观。爱读书的他后来试笔写作,虽然一开始有点困难,尤其面对医学文章,那些复杂的外文专业用语,但经过一番学习和转化,都不成问题。
他的秘诀就是,好好规划日程,做事讲求效率,今日事今日毕,自律很重要。健康方面,他按时锻炼身体,不吸烟不喝酒也不熬夜,确保工作时精神集中。
当年母亲猝逝,陈淮沁教授一股脑钻入心脏科的世界,希望帮助病患,如今他是直接为病患施救的医生,是足以改变病人命运的医生,肩负很大的责任,作为心内科部门的主任,他也致力提升医疗水平。
地点:国家图书馆底层B1,Programme Zone
谈及方言,陈淮沁教授认为这是如今新手医生的最大障碍,许多年长病人只能讲华语或方言,但大环境下的新人,很多只是单一语言的医生,如此一来沟通不良,便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信息,可说是时代的最大遗憾。
对此,陈淮沁说,电视剧往往强调戏剧性,难免失真,所以他个人选择写文章。
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陈淮沁教授说,个人的最大收获,是协助建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心脏中心,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都取得国际地位和水平。
陈淮沁1963年生于新加坡,1987年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毕业后,隔年正式成为医生。1992年他考获国大心内科硕士学位以及英国皇家医学院学士学位。接着于1995年赴美国北卡罗来纳杜克大学深造,专攻介入心内科疗法。陈淮沁行医生涯不断自我提升,钻研最新医学技术,2001年他负笈澳大利亚墨尔本圣文生医院,学习心血管超声,2008年赴台湾大学医院进修颈动脉介入治疗法。
我的从医之路
如何达到互信和体谅?影视文学能否有效提升公众的意识?
行医、教学、管理、写作,一天只有24小时,陈淮沁教授到底如何办到?
日期:8月3日(星期五)
陈淮沁教授从小立志行医,后来母亲心脏病猝逝,他决定进入心内科领域,成为心脏科医生,回馈社会。
陈教授通晓中英,也会讲方言,这让他有了更多元的发展。陈淮沁形容,从医后,华语文让他得以在中国医学界“笑傲江湖”,现在他每个月到中国客座教授,完全以华语华文教学。
12年前,当时的联合早报副刊主任潘正镭邀请陈淮沁在早报专栏写文章,没想到就一直书写至今。陈教授说,写作的初心是要教导公众认识心脏及其相关疾病。对他来说,预防胜于治疗,书写能够教导大众,他希望借此善尽公共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很感恩,专栏受到读者欢迎,让他一直有动力书写下去。
“我的文章完全以临床的体会和经验出发,要做到深入浅出。我也很开心,有读者拿我的书作为科普参考。”
主讲:沟通障碍影响医患关系
来临8月3日,由《联合早报》与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联办的“早报悦读@NLB”,邀请陈淮沁教授分享他的从医之路。
2008年,他应聘为新成立的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2015年获国立大学颁发教授荣衔,同时亦受聘为中国九所大学附属医院及缅甸瓦城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陈淮沁也勤于著述,在联合早报副刊设有专栏分享医药知识,著有《临床心得》与《临床心得II》。
陈淮沁教授自小立志行医,母亲在他念医学院时心脏病猝逝,使他决心进入心内科领域,成为心脏科医生。他现任国大医学教授,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他执教也写书,每个月还到中国客座教授,以华语华文教学。陈教授将于8月3日在“早报悦读@NLB”上,分享从医之路。
他写过一篇文章谈论医生的压力,希望公众也能站在医生的立场出发。
联合早报读者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心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教授一定不会陌生。他行医多年,是心脏科的权威,经常接受访问解答疑难杂症,他也致力书写,十多年来在本报书写专栏,沟通读者。
陈淮沁于1997年荣获新加坡医学院士衔,2001年成为美国心脏学会院士,2004年成为苏格兰爱丁堡皇家医学院院士。
说到压力,医生、病人、病人家属,面对生离死别,都要时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陈淮沁教授坦言,病人过世对医生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所以医生必须学会调整心态。家属无法接受事实,有时候会出口责备,做出投诉,陈淮沁表示他能够理解,毕竟自己也是过来人。
回顾这一切,陈淮沁教授说:“母亲的过世,对我来说是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