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校外活动,有机会跟各种背景和年龄的人交朋友。有朋友虽然读书成绩好,却因为精神问题无法找到工作,家人也不谅解;有朋友的家庭环境复杂,生活中有太多问题,无法专注于学业。从他们的角度聆听他们的经历,就会看到人生不同的层面。
再举例子。中四那年,我课外活动所属的乐队有机会到美国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五六天行程费用4000多元。为了那几天而耗尽家人超过一个月的薪水,太挥霍了。大家为此兴奋不已,我却说太贵不去了,让他们觉得扫兴。老师同学一直催促我,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或许无法理解,有些机会似乎是要“买”的,若坚持要“买”而对家人形成太大负担,只会是自私的做法。
我中学就读“名校”,有很多家境富裕的同学,像我这样住组屋的占少数。发表以上言论的同学,家境不错,我当下才意识到真会有人如此看扁穷人。原来在她的世界里,财富定义着一个人的价值。
踏出圈子外,是培养同理心的重要一步。不论贫富、名校或非名校,当你能从他人立场去了解他们的问题时,自然会多一分关心,而不会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抽离看待社会问题。
当多数朋友来自同个“高级”圈子,这或许就是后果。若身边有非名校或家境不好的好朋友,听过他们的故事、看到他们的努力后,这些名校生还会做出这样的假设,说出这样的话吗?
因不了解而轻易看扁他人,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分化也会越来越深。
不应只活得‘高高在上’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教育背景和住房类型已成为社会断层线,“名校生”和“非名校生”倾向于呆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居住在私宅者也较少同组屋居民有密切交往,阶级分界愈发固化。
我们做出判断、看待人事物时,自然会以我们熟悉的世界观作为标准。若身边好友都有相同经历时,就会加强我们原有的想法,认为世界就是如此。长久下来,世界观会变得狭窄,越来越无法了解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听了感到错愕
和同个圈子的人交朋友没错,也是社会自然会出现的现象,但若只活得“高高在上”,看不见社会底层人士,甚至看不起他们,这就形成问题了。有些人误以为努力就会成功,而不成功意味不够努力。可有多少人一生尽力奋斗,却因为条件与资源不足等问题,还是无法致富。很多人努力养家糊口,一个人打多份工作,你能说他们不努力吗?
念中学时,有一名同学在课堂上发表言论,说贫困的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懒惰不用功。我和一些同学听了,当场傻眼。
另一次,一名小学、中学、高中都读名校,很会读书的同学告诉我,念理工学院的学生是因为不用功读书,只能上理工学院。我听了感到错愕,每年有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就算成绩没那么好的,也不能直接下定论说他们不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