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所料,G20习特会虽然未能完全消除贸易争议,但中美双方都面临本地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彼此先达成暂时性的停火协议。有部分评论在会议前一致“批死”习特会难有成果,但会议成果却比预期要好。例如特朗普在会谈前指“非常不可能”放弃在1月1日将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货物关稅由10%提高至25%;然而会议却达成明年1月1日起暂不加关稅的共识,可谓超出预期。

按现有的情况看,中美在90天后达成贸易协议的机会不低——特朗普须竞选连任,无疑是令他对贸易战有所顾忌的主因。经历过10月美股暴跌及其他经济数据明显放缓后,他自然感受到延长贸易战可能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纵使他个人坚信关稅有用,但在2019年中便要为2020连任大选作准备,道理上他还是要维持美国经济良好。这次的会面成果包括中国购入美国农产品,以及答应增购美国货以减少贸易逆差,这些都是具体而中国又愿意马上执行的要求;但对于美国向来念兹在兹的保护知识产权、不再强制技术转移等,却未见提及。这反映了特朗普还是优先考虑如何达成一些“可见”的实绩,而这亦与美国著名对华鹰派学者白瑞邦(Michael Pillsbury)的看法一致。

然而,习特会之后,中国官媒过度粉饰太平,似乎有“好了疮疤忘了痛”之嫌。例如,主要官媒《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只强调习特会达成共识、停止升级关稅,却未有提及90日的期限,未有触及中美贸易战在未来三个月的复杂局势,欠缺居安思危之触觉。又例如,《中国日报》社评指中美协商能否解决分歧,最终取决于美国的“诚意”。这种讲法又将责任全部推到美国身上,欠缺自省:毕竟,美国关注的问题如知识产权、过度补贴、技术转移等,也是其他先进国家所普遍认同,而不完全是美国无中生有。

无论如何,中国应该吸收贸易战的经验,一改以往过分吹捧国家发展的语调,而以臥薪尝胆的心态反省自身各种不足,致力掌握发展所需的核心科技、进一步开放市场、减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等。正如俗语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提升实力、免于受人威胁,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虽然如此,但中国(包括香港)绝不应放松,认为贸易战已告一段落。从近来的中美磨擦事件,包括10月彭斯发表的“讨中檄文”、APEC年会无法达成共识,甚至11月中美国发表报告指中方未曾就美方要求作出改善等,都可见中美分歧仍大,谈判之路仍然是道阻且长。另一方面,假如美国经济数据和股市在这段时间内有明显改善,那特朗普亦有可能重施故技,再以关稅作胁,甚至令中美双方在90日后无法达成协议。这些都是值得中国担心的问题。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