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日,作为国庆长假的调休,大多数中国人想必都是在工作中度过,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大规模阅兵式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阅兵式毫无疑问是国内外各方关注的焦点,在10月1日正式举行之前,通过几次规模不等的彩排预演,我们不难管窥中国军队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本国的武装力量,新展示的各种武器装备又如何体现了中国军队全新的作战能力和作战形式。
地面方阵中,唯一一组仍然全部使用单一装备编组的方阵则是代号战略的火箭军装备方阵。相比此前的历次阅兵,本次阅兵展出的火箭军主战武器除了东风-5弹道导弹外,全部是在2010年以后研制成功,进入我军装备序列的先进装备,特别是代表我军新一代中近程对地攻击力量,使用高超音速战斗部,即将在未来取代现役的东风-11和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的东风-17弹道导弹,以及作为我国全球战略核打击力量核心,此前十几年都生活在传言之中的东风-41机动性固体洲际弹道导弹,都是这次中国这次阅兵中首次亮相的关键武器。而在国庆节前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首次出现的新型全程超音速远程巡航导弹也即将在本次阅兵中出现,作为我国新时期的高突防能力远程战役战术打击武器的重要一环。
之所以要加上个大规模的定语,原因在于虽然新中国历史上的天安门广场阅兵数量并不多,但混编装备方阵这样的情况却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这其中比较令人记忆深刻的,一个是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中主战坦克第三方阵,也就是“9910”状态的99式主战坦克与96式主战坦克的混编方阵,另一个是2015年胜利大阅兵时包括后勤保障、装备维护等的几个装备混编方阵。
当然,在阅兵开始之前的各种各样的猜测与分析,相比阅兵本身,说好听了叫管中窥豹,说难听了叫盲人摸象也不为过。大阅兵带给中国人的振奋与带给世界的震撼,归根到底还要等到好戏正式开场的时候才能被完全体会。
来源:观察者网
从这个角度来看,075型两栖攻击舰对于中国海军的最大意义,也就在于对海军陆战队航空突击力量提供了一个可以在海上进行大规模运作的综合作战保障平台。而该型舰与071型综合登陆舰作为两款远海两栖作战平台,实际上赋予了中国海军在台湾东海岸乃至其他的远海区域发起旅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
在信息战和无人装备的装备方阵中,类似的混编规模更大,每个方阵里混编的装备种类也更多。由于这两类装备不同于陆战、海战和防空装备那样为人津津乐道,平时的曝光率相对也不高,因此相对来说多数都是“生面孔”,加上这其中还有某些造型上对于无人机一看就很“高科技”的元素,比如超音速、隐身等等,使得这些装备在即将开始的阅兵中显得尤为惹眼。
当然即使是阅兵的彩排现场,在进行彩排的过程中也是对外封闭不开放的。外界拍摄的各类受阅车辆装备的机会,也都是借着它们向现场开进途中获得的。因此虽然像坦克、步兵战车、雷达、方舱车等不少装备已经差不多“真相大白”,但很多装备,特别是一些首次公开外形的先进装备在开进的过程中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平台运载车上的装备都使用了帆布严严实实地包裹,装了什么东西最多是瞧个大概,细节什么的都要等到阅兵正式开展之后才会公开。
大阅兵中的“不同以往”
作者:施洋
不过笔者认为,作为中国海军第一艘两栖攻击舰而言,在该舰基础上建立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大规模陆航突击作战力量才是更加重要的内容,在此以前,尽管部分072系列坦克登陆舰和071型综合登陆舰都能有搭载甚至携带舰载直升机,但囿于搭载数量有限且相对分散,只能一次性投送班排级别的小规模轻步兵,在登陆作战中起到“点缀”作用,在这样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海军陆战队无论是机降突击能力还是直升机群的运作能力都与两栖攻击舰的作战能力不相适应。在海军陆战队扩编成军的当下,为075型两栖攻击舰配齐足够的直升机,探索适合两栖攻击舰的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编成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海军陆战队的空中突击部队,才是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要服务的任务。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当今世界上,真正有需求且有经济能力负担一款专用两栖攻击舰的国家本来就不多。在当代新近建造服役的两栖攻击舰中,美国、中国和法国的两栖攻击舰算是比较符合这一定义的“原教旨”两栖攻击舰,而其他多数国家的两栖攻击舰则不约而同地增添了轻型航母的基因,其中许多舰都设置了滑跃起飞的甲板用于起降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舰载战机,甚至可以将部分装载登陆装备的车辆甲板灵活用于停放部分舰载机。意大利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在设计上要作为航空母舰的补充,承担部分轻型航母的职责;西班牙海军和澳大利亚海军的“战略投送舰”则干脆就是同时兼顾轻型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两种不同职责;其他一些没有航母的国家购买这类大舰的目的则更加模糊,更多是将其看做一个移动的直升机和登陆艇运作平台而已。
之所以要加上个大规模的定语,原因在于虽然新中国历史上的天安门广场阅兵数量并不多,但混编装备方阵这样的情况却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这其中比较令人记忆深刻的,一个是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中主战坦克第三方阵,也就是“9910”状态的99式主战坦克与96式主战坦克的混编方阵,另一个是2015年胜利大阅兵时包括后勤保障、装备维护等的几个装备混编方阵。
几个无人装备方队尽管都是混编,其中多数还都是无人机,但是其分类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三个无人装备方阵依次展示了多款不同类别和级别的侦察无人机,多款不同型号的攻击型无人机以及多款执行通信中继用途的无人平台。侦察无人机中包括旅营级别,使用活塞发动机,航程较短的轻型无人机;使用喷气动力,飞行速度更快,航程较远的集团军级无人机;已经进入我军现役,多次执行任务的无侦-8型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而攻击无人机方阵中,包括我国的国产“哈比”反辐射攻击无人机,察打一体的攻击-2无人机以及更新的隐身无人攻击机,也反映了我军无人机针对不同目标和不同用途的针对性设计。至于信息战方阵的各种复杂的电子战设备、远程通信设备林立的天线,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展现出解放军在当今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于电磁权领域作战的重视与深厚基础。除此之外,后方保障和装备保障方队也继续延续了2015年开始的传统,继续采用混编方阵,以便尽可能全面的展示我军日益现代化的后勤保障系统。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两栖攻击舰虽然吨位巨大,但因为其两栖舰艇的定位和技术特点,该舰的建造周期并不比大型导弹驱逐舰更长,建造成本也不算太高,加上中国海军作战体系目前是以正规的大中型航空母舰作为水面作战力量的核心,两栖攻击舰的主要任务依然是作为两栖作战编队的核心,遂行两栖登陆作战。这也就决定了两栖攻击舰在许多性能指标的要求上也基本上和以往的两栖舰艇看齐。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该舰的航速也可能与071型综合登陆舰、071系列坦克登陆舰接近,在大约20节左右。在不少军迷眼里,这样的航速因为与以航母为核心的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差距甚大,无法让075型伴随航母编队执行编队反潜作战,功能相对单一,因此也成为对该舰性能不太满意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空中编队因为在天上训练,且训练空域就在市区上空,想要不被地面人群发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多次空中编队进行训练飞行之后,不管是空警2000、空警500和空警200以及各种大型特种机,还是歼-20、歼-16、歼-10C等新一代的多用途歼击机,乃至首次公开正式亮相的直-20突击运输直升机,都陆续有不少网友在看完热闹之后“返图打卡”。而地面人员和装备阅兵的准备工作,因为在远离市中心的阅兵村里封闭进行,反而没有什么机会被外界观察到。正是因此,迄今为止“围观群众”观察到地面方队的影像,实际上都是在阅兵正式进行前的两次全要素彩排过程中获得的。
与往年中国的阅兵相比,“合成”可以算得上这次阅兵的一个重要特色。虽然中国解放军的合成化是一个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现在持续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在1979年以后进行的几次阅兵中,解放军装备的合成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在2015年和2017年的两次阅兵的过程中,解放军装备都按照作战任务的不同编组成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模块,但在即将举行的大阅兵中,除了与2015年阅兵时相似,将方阵内容按照按照不同任务编组分成陆战、海战、防空、信息战、无人装备、战略武器、装备保障和后方保障等多个主体之外,在受阅方阵上“合成化”的趋势又有了新的体现,那就是装备混编方阵在本次阅兵中的大规模出现。
而在国庆之前的另一件事关解放军的重磅消息,则是我国首艘两栖攻击舰的正式下水。两栖攻击舰这一新舰种将对中国海军产生怎样的改变,也是值得讨论的一个话题。
当然二者的理由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1999年的坦克混编方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受阅装备生产的99式主战坦克的数量不足,无法组成一个标准受阅方阵的规模,只好用外形上相似的96式主战坦克“凑数”;后者则是因为后勤装备型号种类繁多、任务庞杂,性质上又不属于前方作战的主战装备,单件装备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混编展示,在展示种类和方阵数量之间求得一个平衡。
例如以15式轻型坦克和04A步兵战车组成的混编方阵,体现的就是我军重型合成部队在高原等复杂环境下进行作战的装备体系;155毫米卡车炮和大口径模块化远程火箭炮的混编方阵反映了我军集团军一级远程火力打击作战的装备进展;而以“山猫”全地形突击车和“猎鹰”轻型旋翼机组成的混编方阵,则表现了我军特战力量在各种作战场合下的装备使用;海红旗-9、红旗-10和H/PJ-11型近防炮组成的混编方阵,则在陆上完整展示了我军新一代主力驱逐舰的防空武器配置;在防空装备方阵中,几款不同防空导弹方阵的混编,也体现了我军空军地导部队和野战防空部队的不同装备针对不同作战距离的划分。以红旗-9、红旗-22、红旗-12、红旗-6A为代表的空军防空导弹体系,涵盖了超远程、远程、中程、中近程的导弹体系;以红旗-16A和红旗-17A为代表的陆军防空导弹体系,也包括了从近程到中远程的野战防空系列。
对中国海军而言,两栖攻击舰这样的两栖战舰艇所适用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场景,便是参与大规模的跨海登陆作战。不过如果将其简单地和海军现有的071型综合登陆舰、072系列坦克登陆舰、073系列中型登陆舰放在一起,把075型看做跨海登陆作战的运输工具,斗兽棋式地算计能多装几辆坦克步战车,或者能为多大规模的跨海作战直升机群提供加油补弹的后勤支援,则显然是小看了两栖攻击舰本身的战役价值。毕竟将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型载机舰在激烈的战斗环境中部署在狭窄的台湾海峡中本身就是一件异常危险的事情,而两栖攻击舰的真正价值所在,还是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直升机航空兵运作和支援能力更为关键。
客观来说,后一种“混编”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军的合成化体系发展方向颇有相似,我军在此次阅兵方阵中大规模运用混编方阵的一个重要的考虑点,也是更多地展示新时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先进装备在战场上的组合搭配。此次阅兵中的几个以陆战、海战和防空为前缀的方阵中出现的混编情况,很多就是出于类似的考虑。
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活动的准备工作,地面人员和装备的阅兵训练和排练基本上是在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阅兵村进行,而空中的陆军/空军/海军航空兵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方队的起飞、空中集结、编队通过训练则在北京周边的机场和北京上空的相关空域进行。
两栖攻击舰这一舰种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其最为主要的用途就是作为直升机的运作平台,使用大量的直升机发起机降突击作战。在两栖登陆作战中,两栖攻击舰既可以运用其强大的航空运作能力,使用机降突击作战对敌后关键要地展开夺占行动,又可以凭此运作武装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机,对登陆场进行空中支援,并对浅近纵深地域的敌军进行遮断打击。无论是早期用航空母舰改装的两栖攻击舰还是最早的硫磺岛级,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没有设置坞舱,其平面登陆能力也仅限于随舰携带的小型登陆艇和步兵部队,后来的两栖攻击舰虽然都设置了坞舱,但这更多是在“平衡装载”理论下,为了分散两栖作战编队内的部队装载,避免在战斗中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而增设的配置。
9月25日上午,中国海军首艘两栖攻击舰下水仪式在上海举行。作为075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该舰早在船体建造阶段就已经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有关该舰的总体布局和大概性能的猜测,已经有不少的文章进行了推测猜想。作为基于中国海军成熟作战平台发展而来的两栖攻击舰平台,075型的性能虽然还无法与美国海军的大型两栖攻击舰完全等量齐观,但在专用两栖攻击舰(这里需要把各类兼职承担轻型航母或者干脆是轻型航母的各种“战略投送舰”、“护卫舰”等排除开来)里面,075型的技术水平也算不得低。
当然二者的理由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1999年的坦克混编方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受阅装备生产的99式主战坦克的数量不足,无法组成一个标准受阅方阵的规模,只好用外形上相似的96式主战坦克“凑数”;后者则是因为后勤装备型号种类繁多、任务庞杂,性质上又不属于前方作战的主战装备,单件装备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混编展示,在展示种类和方阵数量之间求得一个平衡。
由于解放军在过去的远海登陆能力有限,无论是我军还是台军都没有将台湾东海岸发起两栖登陆作战作为值得注意的进攻方向之一,台军甚至至今仍然将中央山脉所屏蔽下的台湾东部城市视作“庇护所”,在“汉光”军演的第一阶段将各种作战部队向东机动称作“战力保存” ,而来自台湾以东海面,以航母和水面舰艇编队为作战核心,以两栖攻击舰和综合登陆舰为运载主力,以合成化海军陆战队为登陆兵力的解放军部队的出现,将使得这种想定在未来的实战条件下也将不再“高枕无忧”。
中国的两栖攻击舰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