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五

回归常识寻找“共存”公约数

除了美国加大力度污名化中国、时刻以“威胁”论中国,将加剧其内外政策走偏、改革失焦、恶化国内政治斗争等这些可怕的后果,必须看到,这几年美国国内种族歧视愈发严重,社会陷入仇恨,“美国优先”民粹主义高涨……长年炒作“中国威胁论”转移了真正的矛盾焦点,也搭上了美国的自信,使美国社会日益变得敏感、脆弱和偏激——崇尚言论自由,却打压像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这样质疑所谓“种族灭绝”的良心学者;崇尚开放包容理念的美国高校,却在煽动反华情绪,令亚裔师生人心惶惶,美国正在恐惧心理下变得愈来愈“不美国” 。

(2)中国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衰落。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与其政治上多边主义的主张,并不对美国本身的兴衰构成威胁,而只是加速了世界去霸权的进程,并不对应美国国力必然衰落。世界去霸权是国际社会民主化的历史大势,美国仍掌握着放弃霸权、引领民主的主动权,不必然与自身国力的消长捆绑起来。反而,美国主动去霸权将会赢得世界的尊重,真正有益巩固其国际领导地位。

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正是一次加深彼此理解和认识的良机。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包容基因的执政党,中共要在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国家互鉴并存的。应当通过讲好中共百年历史,让美国理解中国的心路历程,尊重中国人对自身道路的历史选择,中国也会发自内心尊重其他国家对自己的道路选择。

不过,笔者认为,更值得担忧的是美国舆论大环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近日在受访时说,拜登政府面临的情况是,现在美国舆论已经开始相信,中国不仅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更是一个“天生的敌人”。他呼吁美国应对“与中国共存”保持开放态度。

(1)必须认识到当今世界的进步必然包含了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说:“中国参与世界地位重组的规模,使得世界必须在30年或40年的时间内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假装中国不过是另一个大国参与者,是不可能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参与者。”世界进入新型全球化,中国的成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中国没有能够实现和平崛起,对世界而言将是巨大的失败。

这一次中美关系的深刻调整,球的确是在美国一方。但是,对于中国而言,也不能只陷入抱怨和回怼各种抹黑、曲解的被动中,而应当更积极增进与外部的沟通,多了解外部视角下的中国,找到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的差异,努力去化解误解和疑虑。

(3)文明冲突不是必然,对话和包容是文明相遇的另一种方式。美国不少人将中美之间的竞争说成是两种文明之间必然的冲突,把前景说得一片悲观。这是片面解读了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撰写的《文明的冲突》。亨廷顿曾说,他所期望的是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促进世界上“文明的对话”。此次美国面对的,恰恰是历史上多次发生文明包容共生的中国。美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明,和当代中国对悠久文明的主流价值继承,校正关键认知。

拜登执政百日演说,视中国为美国的一大战略挑战。这一表态再次拉低了世界对中美关系前景的预期。

中共诞生百年是加深彼此理解良机

当然,要想实现和平的“共存”,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停止妖魔化、污名化中国的攻击言行。这不仅是降低对立风险的必然需要,也已经是美国正确制定战略、政策的迫切需要。正如观察家所说,“中国威胁”竟然已成为美国两党的黏合剂,也被作为美国改革或发展某些产业时的最好刺激剂。在美国有识之士眼中,这无疑是危险的,甚至会引发灾难性后果。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就警告美国,夸大恐惧同低估对手一样危险。

使用“共存”——这一描述两国关系相处最基本状态和低互动性的词语,显示了基辛格对美国国内反华情绪现实的认知,同时也有为中美关系筑底之意。这种“共存”的呼吁,其积极意义在于为中美关系创造冷静思考、重新认知的空间,暗含期望与可能。

总之,中美两国有识之士必须认识到,只有一起寻找“共存”智慧,不断深入研究,澄清误解,开掘出重新联结两国内心的理解通路,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世界这两个头号大国的相处危机。

要停止妖魔化、污名化中国

其次,需要做的是,中美两国都必须回归常识,一起拨开重重迷雾,重新把一些根本性的、真正的心结问题拿出来认真审视,深入思考,寻找到两国“共存”的公约数。

对于美国而言,特别需要回归的常识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