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因为乌军已经准备在初夏进行大反攻,水库崩塌,洪水淹没水库以下的大部分第聂伯河域周边,造成部队移动,特别是武装车辆的渡河反攻,水库被破坏,大反攻被阻,当然是俄罗斯的战术运用。
来源:联合报
这次水坝坍塌,不同于北溪天然气管被炸,当时有众多迹象显示似有美国、英国及挪威的力量介入。这次水坝被破坏,目前没有任何评论或报道,提到非俄乌双方的境外势力介入。而且,也没有尝试去找出是否有被爆破的技术或炸药,而据此来研判是否为俄、乌或哪一个国家可能干下此事。
同样地,在俄罗斯攻下巴赫姆特后,由于该城市向西是一片平原,有利于攻下顿内茨克首府,进而吞下整个顿内茨克州,乌克兰也有些焦虑。水库崩塌后,乌克兰发动数次向巴赫姆特的反反攻,也反应了乌克兰的焦虑。
作者:高永光
俄乌战争初始,俄罗斯采用“大军压境”战略,轻忽乌克兰的反抗意志,以及西方列国的军事援助,导致极大损失,除了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将领内讧严重,雇佣军及正规军冲突频仍,亟需时间校正自己的战略、战术。同时军备上的损失,迫使俄罗斯必须把上世纪50年代武器库中的武器,整修后送去战场使用。争取时间,对俄罗斯在应付乌克兰大反攻是需要的。
国际关系上研究战争有很多矛盾的理论,一说战争是理性计算的结果,因为发动战争的一方,是经过理性计算可以打赢对方,因而发动战争。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即战争是为了利益,不理性的误算而发生的。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从顿内茨克已占领地区,一路往西南延伸经札波罗热(含核电厂),再经过卡霍夫卡,往下延伸到赫尔松,布置了长达1000公里的防线,就是为了对付乌克兰的反攻。大部分防线后,都还有三道的防守线,以及号称“龙齿”(dragon teeth)的壕沟,当乌军反攻时,会受到俄军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击。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卡霍夫卡水坝的破坏,对双方似乎都是赛局理论(game theory)上,可接受的理性抉择(rational choice)。
从争取时间的战术上来看,也许俄、乌双方都有动机使水库崩塌而致洪水泛滥。
当然,如果从延宕乌军大反攻来看,现下确实已经多少达到效果。乌克兰从6月6日到现在,除了忙着救灾,能够做到的反攻,十分有限。尤其原先宣称大反攻要采取的“定型化作业”(shaped operation),针对俄罗斯乌东占领区的军事据点、重要设施,进行长程火炮的攻击,受到洪水的影响,已经宣称现在先是“作业沉默”(operation silence)。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破坏水库似有其战术利益。
乌克兰第聂伯河上最大的卡霍夫卡水坝,在6月6日突然被破坏而崩塌,造成洪水淹没水库下游约230平方英哩的区域,估计约有2万5000人受到影响。
因此,水坝崩塌致洪水泛滥,也可能破坏俄方的防线,据此乌克兰也可能破坏水库。
俄罗斯控制卡霍夫卡水坝左方,乌克兰则掌控右方,双方相互指责是对方破坏的。
当然,如果是俄罗斯破坏水库,也必须谨慎处理及付出水库破坏后,它的代价。那就是,水库原提供扎波罗热核电厂冷却水,有可能会不足,导致核电厂发生灾害;以及水库对赫尔松地区,及克里米亚半岛供水的减少。
但如果乌军大反攻之下,若普京大帝在防线溃败时,认为炸毁扎波罗热核电厂,也是不得已理性的赛局抉择,引发一场核辐射外泄的人类浩劫,令人担忧啊!
其实从战术观点上来看,水库崩塌对俄、乌哪方比较有利?大概可以判定是谁干的。
加上俄罗斯需要时间,加强其对乌克兰无人机攻击的制空反制,及准备更精准及威力更大的滑翔飞弹。而乌克兰在巴赫姆特城失去后,西方快速增援的长程火炮及先进坦克的熟悉,也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发动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