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去一个熟友的聚会,打开半年没打开过的鞋柜(原来我已经懒于梳妆打扮,仅靠一双运动鞋和一双帆布鞋过日子了啊),挖出一双西班牙稻草平底的午夜蓝高跟皮鞋,配搭法式长宽领橘色连衣裙。午后的雨让天气阴凉下来,降至26度,披搭刚买的小山波纹草绿色带帽连身雨衣出门——这样的我恍以为走在异国秋意的街头。
迟来者F褐色上衣颈间围着一串半圆形手工编织彩色串珠项链登场,一派非洲酋长的气势。哇哇哇,这条项链立马被除下,辗转席间数人的颈间,大伙儿这才发现,“酋长链”如此画龙点睛,而且百搭——配搭橘色黑色蓝色皆可,戴上后,气场骤变,人人皆酋长!B当场上网下订单买下了。而少了这么重要道具烘托的F在七嘴八舌间已沦落成“牢犯”,因为他仅剩手腕戴着手铐式的另类手饰。
待到众人围着栗子与水果蛋糕拍团照,F火速冲到餐桌旁取起酋长链戴上,道具在这一刻被赋予它伟大的力量。人生聚会的场景因为有了这样看似微不足道但充满个性气场的道具,在这瞬间也就圆满了吧?
后知后觉,道具在很多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地位至高无上,用来命名,拉开序幕,比如《鸳鸯被》《抱妆盒》《桃花扇》《紫钗记》,就是善用道具起承转合,使剧情的结构更紧凑完善。
张爱玲小说里的道具甚有妙用,《第一炉香》的女学生葛薇龙在姑母家的壁橱里发现了挂满适合各种场合穿的合身衣服,金翠辉煌,在衣柜里一混两三个月,得到许多穿衣服的机会,慢慢堕落为交际花。
没有目的的聚会,从下午茶吃到晚餐,配搭各家品牌香槟,席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餐馆老板Q从外面回来了,赶紧从便服换成黑色紧身丝绸旗袍,领口绽放米色梅花,大方典雅,令人惊艳一轮。
雨衣引来友人Y的注意,说也要去买一件,试披我那件上厕所去。我说,这样的风衣穿在枫叶的国度是拍美照的道具。
道具不知不觉成为聚会的主角,在席间不同的人设中提供话题,发挥气场,营造氛围。
熟友的聚会以庆生为名,因为疫情而走不了,辗转三地生活的Y的生日也就很难得可以在新加坡度过。上个月过生日的B说起,她的生日蛋糕吃了整整10回,实在是疫情期间大家堵闷得慌,无不寻个借口聚一聚。
自我人设为“勤俭持家”的B,挂在腰间的白底黑幼波点皱褶围饰泄露了秘密,打折后的价格一点也不“勤俭持家”。众人的想象力大发,这条皱褶围饰斜挂胸间,使B忽然变成封冠的美后;它紧紧缠绕颈项时,显得高贵大方,一旦爬到了头上,立马变身白莲教女教主,也像娇滴滴版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变身与娱乐效果如此显著,皱褶围饰像是子弹匣,射出爆笑阵阵!
道具不知不觉成为聚会的主角,在席间不同的人设中提供话题,发挥气场,营造氛围。如同电影里布景中可移动的物件,道具可不是用来打扮布景那么简单,它们还可以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可能还具有隐喻的意义。
道具在文学里功能巨大,甚至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没有那串项链,也就没有法国莫泊桑的精彩小说《项链》了。为了艳惊晚会,教育部职员之妻玛蒂尔德穿了400法郎的昂贵晚宴服,向女友借来钻石项链登场,引来众人瞩目。她回家后却发现项链不见了,唯有负重债买下3万6000法郎的钻石项链赔偿,前后花了10年还债,让天生丽质的玛蒂尔德头发白了双手粗糙了,偶遇女友后才知道女友借给她的竟是假钻项链!
下一次聚会,请带好你的道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