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课题在本地一直是敏感话题,政府一再强调以零容忍的态度看待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近几年也针对各种歧视促进社群对话。然而,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固然重要,但对话的质量与实际作用也不能忽视。
过去几个月读到不少有人被排挤的心声。有一名同学在网上分享,一些工作看似没有说华语的需要,雇主却要求员工会说华语,剥削了大部分非华族的就业机会。另一名马来朋友也发限时动态,倾诉自己这些年再怎么努力变得更优秀,却总是面临无法和华人平起平坐的无力感。
不久前,我和同学在课堂上就各种歧视展开讨论。一名较安静的同学后来分享自己不敢发表观点,担心同学们会攻击她。我至今仍不清楚那位同学当时想说什么,少了一次交流的机会非常可惜。
上个月18日,有一名男子发现位于老巴刹的Smol餐馆分店在柜台前插着彩虹旗后,先质问店员插旗的目的,再谴责店员不该在公共食阁里插上该旗,最后将旗子扔向店员,并诅咒她们“下地狱”。男子认为餐馆自由表达对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LGBTQ)群体的支持挑战社会秩序,但如果人们被剥夺言论自由的权利,无声的和谐是否真和谐?
说回开篇清境农场的故事——阿伯当时没有否定小女孩的感受,而是耐心地分享观点。也许小女孩没有完全听懂阿伯的说法,依旧觉得黑绵羊不好看,但她选择站在小黑的立场思考,献上饼干。小女孩长大后不一定记得这一天,但阿伯肯定在小女孩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不管一个人的皮肤什么颜色,生病与否,是男是女,又喜欢谁,这些标签毫无意义,不该妨碍我们去接受和关爱与我们不同的人。
阿伯听后先自己掏出一块饼干喂绵羊,再从容地回头告诉小女孩:“小黑也有它的可爱啊!每个人都不理或欺负小黑,它会很难过的。”小女孩看上去五六岁,但年龄不限制一个人领悟爱与被爱的能力。小女孩小步走到阿伯的身旁,将手中最后一块饼干给了小黑。
面对敏感课题,人们听见和自己立场不同的观点容易表现得疾言厉色,懂得心平气和地聆听与表达是沟通的艺术,也是个人的修养。
如果绵羊有选择,也知道当黑绵羊会遭人排挤,相信没有绵羊会想当小黑。无奈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选择,羊毛的自然色是个基因学题,小黑注定一生披着黑羊毛。不过天生灰黑的小黑没有错,是排挤还是关爱它,你我可以选择。
去年在台湾清境农场,有一只绵羊因为部分羊毛灰黑,观光客对它视而不见,农场里的其他绵羊也离它远远的。一位阿伯见此景后,牵着小女孩走向被孤立的绵羊。小女孩一见黑绵羊,退几步说:“这只绵羊不好看,我不喜欢它,不想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