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或农民画,同样是内容生活化,色彩艳丽,题材健康的风格,也是民间所创造、所深爱的美术作品。年画的四大产地,分别为朱仙镇、杨家埠、桃花坞和杨柳青。农民画一度也有遍地开花的盛况。
它指“身”与“土”是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那是在过去外来食品一度鸠占鹊巢的时期,成为韩国人鼓励、支持、购买消费本土生产食物海产蔬果的一句有力口号。
春节和其他传统节日,并非全人类的节日,春节只是一个民族的节日,农耕社会的产物,甚至有些全盘西化的华人,也没庆祝。
冯骥才从中国的传统年画入手,发现:天津郊外南乡三十六村的年画传承,破坏最为严重。这里曾是著名的年画之乡,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退转、消失。
有一段时期,在过年过节时,时常听到一句话“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心里在想,也担心有一天,华人不再过农历新年了,农历新年最终不敌全盘西化和都市文明的冲击。
根据天津大学的研究,2000年,中国有370万座村庄。到了2010年,已经下降到260万。 也就是说,身土分离,有万千依附其上的各种民俗文化载体山崩瓦解,不复再见。引起关注,因此才展开各项田野调查。
后起农香农味的农民画,写实性和时代感特强,也是后来兴起的农村绘画新品种,画家多为农民,“第一人称”表述,画大家熟悉的题材,艺术特色尤其突出、牛逼。
如此杞人忧天,因此在年关将至时,大写特写有关年柑的诗,旨在赋予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表现力度,于我而言,是写诗多年,一种技艺的演练,有如法国画家塞尚画苹果,一画再画,不断探求色彩、形体的生动变化。
我们走进韩国的任何一家超市或餐馆,或是在任何包装纸和各种日用品的设计方案中,经常会看到一句佛教的名言“身土不二”。
失去土壤的食物,会是社会、民族、国家的重大损失和抽离,因此劝请国民,必须及时加以行动、珍惜。延伸开来,范围应该不限于食物。
世界到处都有的共同现象,远不限于华族、华人或韩国人的孤例。把镜头移到近年来的中国,乡村里蕴藏着巨大的文化遗产,民俗正面对威胁。
柑只是一个大家过年传统文化的共同象征和载体,只在农历新年才一再出现的佳果美味。不喜欢吃它,也会回忆起来,阖家团圆的和乐情景及节气意义。亚洲地区,大多是农业的鱼米之乡,由此形成和都市截然不同的文化类型。
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作为节庆民俗的鲜明载体,从宋代形成到明末清初大盛,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产地几乎涵盖全中国。
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的无情冲击下,过去农业类型的社会、商业结构已经发生山乡巨变,中国的文化生态,大受影响,导致木版年画的工艺传承、文化空间面临严峻考验。农民画也出现同样问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没有了皮,毛发要如何生存、生长?简单的一句人生智慧金句名言,道尽了多少人间事?
依山吃山、近水吃水的中国文化,一直是以乡土农耕社会为基础,记得作家冯骥才说过,“一旦村庄消失,文化也会随之流逝”。皮都没有了,依附其上的毛发失掉生长、生存的条件。
由此可见,失去土壤的食物,会是社会、民族、国家的重大损失和抽离,因此劝请国民,必须及时加以行动、珍惜。延伸开来,范围应该不限于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