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华乐团20年以来,郭勇德不乏奖章和华冠,但最让他自豪的还是第一个奖项——2002年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文化奖——那是他成为演奏家的第一份成绩单。成为指挥后,他最大的成就感则来自亲手策划和指挥的儿童音乐会,已发展为华乐团的品牌节目,享誉海内外。
但愿听众同悲同喜
几回练习之后,乐队正式合奏一曲,原本零散的段落和音符,不同的乐器和演奏家,瞬间在指挥棒下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却又各自精彩。
二十多年前,郭勇德(50岁)为追逐音乐梦而辞职攻读音乐,身边的人都不看好他的音乐前景。但他对音乐的满腔热诚始终不减,多年来不断学习、进深和从事音乐工作,终于成为现任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新加坡青年华乐团音乐总监,让身边的人对音乐工作大为改观。
郭勇德说:“要做一个好指挥,生活历练很重要,灵感泉源也不能枯竭,因此,我喜爱阅读、看电影、接近大自然、找人聊天、欣赏自己收藏的几百个鼓……”
郭勇德感恩说:“学长不仅帮我重新发现华乐的魅力,也帮我补习数学,使我考试及格,并开始领悟人生必须有所坚持。回顾过去,我常感慨‘是华乐救了我’。”
满怀热诚推广华乐
从中学开始,郭勇德对鼓乐的热诚有增无减,即使踏入社会工作,他也不曾停止打鼓。由于学的是商科,他曾在一家公司担任经理。工作三年后,他始终觉得自己唯爱音乐,也唯有音乐能挑动自己的热情,于是毅然辞职,到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学士课程。
问他担任指挥,可曾经历任何挫折?他热诚答复:“没有挫折,只有挑战,包括如何与演奏家沟通,如何让年轻人也喜欢华乐。”
2006年,他前往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攻读指挥高级进修文凭;2008年毕业后被擢升为华乐团副指挥;2013年起,被委任为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至今。
工余,他更负责指导一群特殊需求者,包括视障和听障人士组成的“紫色交响乐”,用心将音乐带给弱势群体。今年国庆,他带队在庆典上演奏,让国人一同见证:就算听不见、看不见,音乐也能触动人心。
他也表示每回倾情演出,最期待的是乐团能牵动听众的情绪,让听众感受同样的喜怒哀乐。“每当见到听众沉浸在音乐里,情绪随之起伏时,最能带给我满足感。”
小学开始浸濡华乐
(故事与影片由新加坡旅游局呈献)
打鼓与指挥角色截然不同,郭勇德有何体会?“担任指挥看似简单,实则要有丰富内涵,除了音乐知识、艺术修养之外,人文、历史、建筑、地理等都必须广泛涉猎,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同时,指挥要懂得引导团员演绎作品,才能达到自己要求的音乐效果。”
在华乐团的排练时间,我静观郭勇德如何指点演奏家:快、慢、亮、暗、大声、小声、松弛、张扬、想象、气氛……传授的不仅仅是节拍和旋律,更是他对乐曲的内心感受。
新加坡在国际平台上视为繁华都市与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及航运中心之一。但新加坡有所成就背后的支柱和动力在于人民。
我们即将呈献的三个系列——“创作先锋”、“生活传奇”、“小红本”,刻画出新加坡人勤奋、热诚的精神面貌。
第一个系列“创作先锋”,给大家介绍的是不同领域里,富有创作热诚的新加坡人。
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郭勇德实现音乐梦的故事。
2002年,他被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指派为指挥助理,手中的指挥棒代替鼓棒,成为音乐生涯的转捩点。
用指挥棒代替鼓棒
选择自己所爱,他毫不犹豫,但他表示:“当年,亲友都不赞成我辞职,认为学音乐前景不乐观。但我没想前途,只想打鼓;没有大计,只有兴趣。就这一股傻劲和热诚推动着我往音乐方向发展。”
今天,郭勇德已经和华乐成为共同体,不论工作或生活,都被华乐所填满。为推广华乐,他不仅在几所学校当兼职教师或音乐总监,也借着社区音乐会把华乐带到人们的生活中。
郭勇德说:“我不是伟人,我纯粹热爱音乐;我没想过要人家怎样记得我,但愿人家记得我做过的音乐会,对我的音乐会留下美好印象。我相信音乐能改变人生。”
1997年毕业回国后,他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为打击乐首席,同时向多位大师学习指挥。
小学的郭勇德随老师安排,课外活动选择了华乐团,可惜年少懵懂,不曾有梦。升上中学,他甚至觉得抚琴不够阳刚,一度想放弃华乐,所幸在学长的鼓励下,他改为打鼓,并爱上了打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