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跟着编舞家、教育家吴丽娟,重访数十年前第一堂舞蹈课;“空间”引领观众重访实践团队曾经工作、游戏和创作的旧居。
以互动性概念设计节目
郭践红说:“仍有很多东西没有办法挖出来,比如一些开盘式(open reel)录音磁带,那个机器我们有,但无法维修,所以这些音档可能得花时间从国外找机器来才能听得到;还有些发霉的录像带,清洗后再数码化,其中包括旧访谈、旧演出,还有朋友把私房珍藏的旧照片拿出来跟我们分享。老实说,55年来不同媒介的记载,不是短时间内容易收集的。如果《联合早报》读者有觉得很特别的东西,欢迎大家跟我们联系。”
实践持续以艺术创作和教育推广两大主轴推动理念发展,在新加坡形成一股独特文化力量。实践长期与本地及国际艺术工作者合作,至今呈献超过350部广受好评的作品,许多作品更成为东南亚戏剧文学经典。作为艺术教育先驱,实践也积极培育艺术人才,持续向年轻世代灌输对艺术的热爱。
因冠病疫情影响,无法举办大型线下聚会,实践于是透过55小时不间断直播,来纪念这成就斐然的55周年。郭践红笑说:“我们从来都不会选简单的路走,所以我们也把这个直播视为一项全新挑战,去尝试一些我们从未做过的事。”
“珍藏”带观众一同挖掘实践极少对外公开的录音、图像、视频和访问记录,包含本地首部现代舞作《女娲》,郭宝崑经典作《棺材太大洞太小》《郑和的后代》,以及适合青少年观赏的音乐剧《小问号和移山人》。
一个剧团迈入第55年,不管发生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高光时刻。
由本地戏剧家郭宝崑与舞蹈先驱吴丽娟创立于1965年的实践剧场,前身是表演艺术学院,后转型为专业剧团。“我们的联合创办人最初就希望打造一个能培养艺术,并透过艺术赋权的家,这才有了实践剧场的诞生。”现任艺术总监郭践红指出,“这也是我们持续努力至今的事情。虽然方法改变,但关于‘为什么’的初衷不变。”
更多参与详情可上网:practice.org.sg。
郭践红介绍说,剧团从4月开始做直播等网上节目。“直播打开了新天地,不只让没办法聚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参与共同活动,更让我们发现新的创作空间——‘实践55’直播是一刹那的奇想,55小时可以看做将55年的每一年化成一小时,这让我们比较有组织有规划地回顾55年来发生的事情;55年来跟实践结缘的人很多,这也提供很大篇幅,让大家在不同时间参与、回忆、思考、创作、游戏。直播的灵活性,更让视觉、听觉和空间跨越上有很多好玩可能性。”
“实践55”许多节目也以具互动性概念设计,全系列节目以实践的发展时间排序而成,以五个单元分类——故事、珍藏、空间、欢聚和游戏,共38个节目。
在最初筹备阶段,实践的工作团队做了一轮大规模档案数码化行动——花费数周时间挖掘尘封已久的相册、节目册、录音带和录影带。
主办单位提供照片
大规模档案数码化
“欢聚”以线上聚会,安排实践昔日伙伴、老友重聚——音乐剧《老九》屡获奖项肯定,数十年来持续深受观众喜爱。四代《老九》演员、设计群和技术人员们共赴“史诗级”聚会!
“故事”汇集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展开辩论和对话,包括实践早期成员分享与该团的早年回忆,了解实践如何形塑他们的生活;英语剧场人探讨郭宝崑的训练方式如何影响创作;还可与香港文化教父荣念曾开启一场关于跨文化艺术创作的对话;作为华语音乐剧领域的先驱创作团体,实践的演员和设计者邀你踏上华语音乐剧探知之旅。
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双语剧团——实践剧场,将从11月27日下午3时起,至11月29日晚上10时,进行一场长达55小时的面簿直播“实践55”,庆祝成团55年这一重要里程碑,邀请来自不同世代被称为“践人”的艺术工作者、学生和剧团支持者一齐线上参与。
节目丰富,若55个小时无法全程参与,郭践红建议大家“按年代”选择与实践最有深度交往和共鸣的回忆阶段,比如直播的第一天回首70年代,第二天横跨80、90年代,第三天是过去这20年的旅途。“比如你想聆听,戏剧、舞蹈、技术、设计方面都提供可听题材。或者来到我们剧团,把进门这堵大墙上的壁画重新画一次,因人数有限制,得请大家报名;若早起,可跟着上瑜伽课;若是夜猫子,半夜听听对谈和音档;当然随时可以在线上和主持人交流分享——我们为一家大小都安排了节目。”
然后团队要面对邀集超过百位践人的艰辛任务——不是单纯带观众回顾实践的精彩历史,更要通过每个曾跨过实践门槛的独特个体,展现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融合——让艺术工作者、设计师、技术人员、教育者、行政人员、支持者和朋友们,呈现一个宏大艺术文化景观的缩影。包括美国、德国、西班牙、中国大陆、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践人将共襄盛举。
实践剧场为庆祝创团55周年,将展开一场长达55小时的面簿直播“实践55”,透过故事、珍藏、空间、欢聚和游戏五个环节,邀与实践结缘的“践人”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