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待在家里,想重新探索新加坡?可报名参加“与摄影师同行”之旅,五位摄影师将带领参与者实时互动,一窥新加坡的各个地点和不同事物,如何激发摄影创作灵感。
在国际摄影师部分,摄影节以新锐视角,带来议题独特,记载历史的海外摄影作品。
已经崭露头角的新人摄影师,热衷于提高自己技能?虚拟大师班也可向摄影爱好者传授一些实作技能。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总监兼联合创办人李锦丽说:“尽管今年面临挑战,但我们希望继续发挥新加坡作为区域内领先平台的作用,发掘、培育和推助东南亚摄影师进入国际舞台。摄影节旨在向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从业者继续深度推广摄影艺术。今年主题‘出发与抵达’采用一种反思的方法,促使观众探索自己的身份,进而理解他们内心的归属感,以及各自所处社会的制约性。摄影节推广的核心理念是: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所有人都能享受摄影。”
日本摄影师奥山美由纪(Miyuki Okuyama)则在“亲爱的日本人:战争的孩子”(Dear Japanese: Children of War)中,将视线对准二战中日本在对荷属印度尼西亚占领期间,日本男人与荷属印尼女子通婚生下的后代们。二战结束后,这些后代返回荷兰不啻一场苦旅,即使来到荷兰,他们的父母身份也成为“禁忌”,大多数人的人生遭受不同程度的非议、歧视和羞辱。奥山美由纪将这些人物的故事编辑成摄影书,摄影书和展览在日本乃至欧洲受到极大关注。
其中包括中国摄影师李林的“孤岛”系列,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知识青年到农场接受再教育的一场“知青运动”,共影响约1800万城市青年。1979年,这场运动以“返城”告终,上千万知青返回城市,还有约80万知青被永远留在所谓的“广阔天地”里。李林的父亲就留了下来,1974年李林出生在曾被称为“孤岛”的黄河农场。
线上节目开放公众参与
国际摄影节2020主题为“出发与抵达”(Departing and Arriving),旨在通过摄影艺术这一媒介反思人类的状况。在疫情裹挟全球的不安局势中,主办单位认为今年主题具有更高意义,因为它强调经由一连串的航程,到达一个有明确身份和归属感的目的地。实体展览空间和线上讨论空间双线并行,摄影节的独特节目安排,让参与者在当前种种限制下,继续探索现代人的行动和理念。
展品走入人群
本届摄影节举办地点多达十余个,包括个展和群展在内的展览则有近30个。主要展览将在“翡翠山37号”(Emerald Hill 37)和Deck箱型展览馆举行;另有一部展品刻意走入人群,在滨海艺术中心隧道和滨海市区线的六个地铁站展出,相信公众路过这些地点时,已发现这些摄影作品的进驻——主办单位较早前向本地和国际摄影社群征件,从几百件作品中,甄选出31套作品,定名“Opencall Showcase”,在以上地点展出。
海外作品记载历史
此外,作为摄影节的一部分,主办单位还将举办摄影散步,使参与者有机会了解摄影师们的创作主题。除在实体空间举行的展览外,主办单位还为参与者安排一系列线上节目。
两年一度的新加坡国际摄影节(SIPF)今年迈入第七届,现已开始举行,将在2021年1月30日落下帷幕。
活动包括国际和本地展览,导览及在线研讨会等,无论是否精于摄影,这个摄影节都邀你走入光影与真实对照的世界。
今年的新加坡国际摄影节,以“出发与抵达”为主题,在十多处地点展出海内外摄影作品;本地摄影师通过照片重塑心中的家园,外地摄影师则透过镜头记载历史事件。
此外,摄影节还与滨海湾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第三度合作,举办名为“边缘:家画”(Margins: Drawing Pictures of Home)的展览,展示包括汪春龙、林威义、Zakaria Zainal、Nguan,以及Chow and Lin等15组当代新加坡摄影师的作品,他们凝视此时此刻对国家重要的现实主题。通过摄影师们的镜头,这些照片捕捉了相当亲密的人性故事,摄影师们重塑心底对新加坡的希望和梦想,同时试图定义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把这里视为家园。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的更多活动详情,可上网查询:sipf.sg。
好奇构想过程如何转化成实际创作?可报名参加Asia Meet研讨会,并参加专题小组,了解构思的重要性,以及思维对艺术作品的形塑。
在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作为政治产物的农场在2011年改为开发区,大片土地承包给外来资本,赛车场、无人机试飞基地、知青小镇等旅游项目,以及各种大型农业项目都在建设之中。李林的“孤岛”刻画的是父辈们的故事,同时又有后代的寻根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