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可谓集了西方艺术的大成,要认真观赏、学习的话,据说在里边呆上一个星期也不够。况且,还有一项可能不太好意思的说法,即西方古典艺术的精髓,的确在罗浮宫里一气呵成,但如谈到自印象派(Impressionism)当道以来的现代西方艺术品,则巴黎其实也还有好几座其他博物馆的收藏可能更为丰厚,演绎的方式也更为“合适”。在这方面,罗浮宫最多只能为你打下一个鉴赏的入门基础。
这次与上次一样,在蒙娜丽莎前人山人海,但我那娇小玲珑的太太兴奋不已,竟也有本事拉着扭捏的我一路“钻”穿人群直到围栏前面与蒙娜丽莎来个自拍。其实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每让我不由自主的哼起已故美国老牌黑人歌手科尔(Nat King Cole)的一首名闻遐迩的老歌,也称为《蒙娜丽莎》。所以,每趟来看蒙娜丽莎,勾起的是我对法国、意大利还有美国几重交错的复杂怀旧情怀。
罗浮宫第三道值得近距离观赏的也是一座古希腊的雕像,即《米罗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与本地著名饮料无关,是希腊地名)。维纳斯是希腊爱神,而这其实是一座半裸的大理石雕像,“长裙”只把下半身遮掩到低腰。但大家当然不是以猥亵的眼神来盯着维纳斯的“双峰”,而是把她当着“缺陷美”的化身。因为这座维纳斯的双臂下半部已然断掉,所以大家只能以想象力来“补足”她完整的美态。这维纳斯雕像当然不能任人“亵玩”,但也无须如蒙娜丽莎般被远观,而是可以近距离观赏的。我一时兴起,在维纳斯旁模仿她的姿势与“动作”,让太太拍下来留念。逛美术馆,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走马看花地“走透透”,而是轻松地尽兴一番。
所以,在罗浮宫里的 Angelina 餐厅享用了惬意的午餐后,酷爱艺术设计的太太与我也不急于要走遍整座罗浮宫,反正如果真那么有兴趣的话以后大可再来。我建议,太太也接受,我们主要还应该参观的是两件与“展翼的胜利女神”至少齐名、甚至超越的经典艺术品,而且也都在德农(Denon)翼。其一就是大名鼎鼎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我最崇拜的文艺复兴大师达文西的最著名作品。距离我上一趟来看蒙娜丽莎,不经不觉,已然近二十年前。“她”虽然还被摆放在同一展厅里,但方向已然转移,是特地在展厅中央建一幅墙来就只挂上“她”,同样被罩上一层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