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推出第18个历史走道,走道位于乌节路,从多美歌出发,途经总统府、义安城、董厦、植物园等多处地标性建筑,直至东陵。

此外,乌节路上还有至少三座墓地,最早的一座在如今总统府所在地,此墓地专属于1820年左右来自西苏门答腊和印度尼西亚的明古连马来人(Bencoolen Malays)。其余的两座,一座是西瓦兴都庙(Sri Sivan Temple)旧址后方,如今麦唐纳大厦(MacDonald House)对面的犹太人墓地,另一座是位于泰山亭南边的回教徒墓地。

当局也针对历史、社区与墓地,以及果园这三个不同主题推荐参观路线,全程分别为2.2公里、3.6公里及4.7公里。公众可选择步行或乘坐巴士游览。

由国家文物局规划的“追溯历史之旅”推出第18个历史走道,走道位于乌节路,从多美歌出发,途经总统府、义安城、董厦、植物园等多处地标性建筑,直至东陵。全程一共分布71个历史景点,其中10处还设有讲解标牌,为公众展示乌节地区在社区、机构、商号和自然遗产方面的丰富历史。

许多人都知道,新加坡乌节路地区曾经是一个宁静的种植园,但较鲜为人知的是,它在19世纪时,也曾是至少四个不同社群的墓地。

以前小贩经过家门叫卖

乌节历史走道是一个全自助导览项目,公众预知更多详情,可通过www.roots.sg查询下载。

然而,这些美好的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乌节路的发展和建设逐渐消失,留下如同杨应群这样舍不得离开的旧时居民,怀揣着对这一地区的深厚情感,不愿搬走。

文物局希望乌节历史走道能让那些曾经在此工作、居住和参加休闲活动的人们重温美好回忆,同时也为访客提供资讯。

“希望公众和游客能欣赏乌节背后的历史故事,重新认识这些他们熟悉的地区。”

国家文物局助理局长陈子宇强调,乌节路不仅仅是一个逛街购物的地方,它承载的历史及文化独一无二,例如新加坡第一家超市、第一座公共游泳池等均建在此处。

谈到童年时最怀念的事物,杨应群指出,当初他们住在这里,吃东西都不用出门,每天从早到晚不同时段,都会有人推着小车从家门口经过,叫卖各种食物。等待小贩到来,便是当时的小孩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他们几点来,卖的是些什么东西。”

坐落在乌节路的著名购物商场义安城就曾经是潮州人的泰山亭墓地。当时的潮州人根据风水,将泰山亭墓地建在山上。直到1950年代为了建造义安城,墓地被移走。

家住翡翠山保留区的杨应群(60岁)见证了乌节路的历史变迁,一栋老房子陪伴了他们一家四代。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和妻儿及94岁的母亲仍然住在这里。杨应群忆述,小时候左邻右舍大多是土生华人,大家彼此关照,邻里关系融洽,户与户之间甚至是相通的。孩提时代的他,经常跟朋友一起,在各户之间穿梭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