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金庸的新作是《笑傲江湖》,他“避难”来新加坡办《新明日报》,告诉《新明》的几个董事:你们放心,我手上有《笑傲江湖》,很多报馆要买这部小说,“肥水不流他人田”,《笑傲江湖》只留给《新明》独家刊登。
《新明》前董事主席梁庆经说:“我那时是董事财政,我们和金庸做好准备,先亏三年,五年才赚钱,想不到三年便赚钱了。”
原本准备亏3年
金庸的“肥水不流他人田”,和他的武侠小说有关。上世纪6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非常抢手。本地几家报社,都争着要买下新马版权,登他的武侠小说。
已故的老同事林玉聪,当年刚进报馆,在《新明》编小说版,金庸的小说便是他编的。他曾经存有金庸的小说原稿,有一次报人聚会时他说,金庸写小说,都不必起稿,要写的东西早在肚子里,拿起笔来,便一直写下去。
虽然没有草稿,但他的字体相当端正,涂抹删改的地方很少。每天动笔,写完一张,字房工头就拿去捡字,很少重看。写完每天需要的字数,就立刻停笔。第二天上班,才继续写下去。
(原文刊于2017年6月25日《新明日报》)
2016年探访梁先生,他说:“金庸的《笑傲江湖》,原本在香港写,也在香港的《明报》连载。那时香港还没有发生五月风暴,金庸还在香港,《笑傲江湖》的原稿和一些港报,便空运来新加坡报社。”
《笑傲江湖》登完怎么办?他说:“放心,我下一部小说是《鹿鼎记》,还是肥水不流他人田,保留给《新明》。”
金庸的名言:“肥水不流他人田”,在《新明》流传很久,连排字房的工友,也常常讲这句话。
于是,1967年3月18日,《新明日报》诞生,金庸的《笑傲江湖》跟读者见面,很多读者花一角钱,买一份《新明》,便是为了要看《笑傲江湖》。
他说:“《新明》那么好卖,金庸的《笑傲江湖》功劳很大,《笑傲江湖》结束后,又推出他的《鹿鼎记》,报份一直在起,金庸真的是《新明》的票房良药。”
1967年5月,香港大暴动,金庸担心被左派份子暗算,便匆匆忙忙逃难来新加坡。在避难的这段日子,每个下午都到《新明》报社办公,《笑傲江湖》也就在《新明》报社写下去。
创刊初期的《新明》,每天两大张,售价一角,销量一万多份,梁润之为报馆董事主席,金庸是副主席兼社长,总编辑是潘粤生,督印为潘洁夫,梁庆经是董事财政。
访问金庸,已经是27年前的事了,他的那句话:“肥水不流他人田”,我还牢牢记得。
写小说不用草稿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今天(10月30日)下午因病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以下是《新明日报》退休报人王振春回忆当年专访金庸的情景:
梁先生说:“金庸有很多点子,《新明》创刊报印了一万多份,在他的安排下,免费送给报贩,报贩卖一份赚一份,他这一招,非常厉害。一来是和报贩搞好关系,二来免费的报纸很快便发完,报贩在报摊也很落力去卖,最重要的是,《新明》很快便落在读者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