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感谢病人。“我们尊敬病人,把他们当家人,感谢他们给我们机会,为他们服务。”
卓顺发坦言,打从2008年弃当上市公司老板,全职不领薪到善济帮忙,就有人曾质疑他“爱出名”“一定靠这个赚很多钱”,如今“时间证明一切,日久见人心。怀疑我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甄伟权(51岁,旧车出口商)说:“我长期疲累、睡不好,到过政府医院和综合诊疗所,医生都说没得医。两个多月前来这里,李医师说是湿气重,给了我药水和药丸调理,隔天就精神多了。这里看诊免费,每次来只付六天药费18元。”
历经磨练后,他1983年开“荣春发”做装修、家具和搬家,1984年公司改名为罗敏娜控股,搭上从乡村搬到组屋热潮的顺风车,生意火爆“赚了很多钱”,也买下多家公司股份“当老二”。
他坦言起初“开法拉利”来善济上班,但12年分文不取当义工已“没什么钱”,房子车子都“换小”了,未来有必要花点心思去投资生财。
79岁印族病患珊蒂说,她长期受背痛问题困扰,在华族邻居介绍下已到善济找何医师针灸七次。“感觉好很多,很感谢来这里看病拿药都免费。”
被好友形容为顾家男人的他,谈到家人时诚挚感谢妻儿的支持,但也难掩内疚。过去坚持星期天是家庭日的他,如今忙得很少时间陪家人。他与家庭主妇妻子育有三女一男,年龄介于25岁到37岁。他说太太形容他是好公民,但难免感叹枕边人花在社会的时间太多“太超过”。
他欣慰地说,这些年善济获得认可,得到许多人捐助,包括有人不愿具名捐50万元,还有许多企业家朋友捐了数以百万计的善款,甚至有人承诺未来捐出房产和部分资产。
他坚持不用善济一分钱,就算以善济名义的所有应酬费、送礼、登报,都自掏腰包,以免落人口舌。
他说,自己发言都是为了善济,不是要标榜自己。“当然我很投入,对善济很有感情了。但我只是个搭桥人、中间人,希望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以后会有人接班的,我不会恋栈。人生无常,当下最真。明天你是否依然存在?我不怕死,但人随时会死,还想那么多干嘛?”
卓顺发很强调感恩,他受访时多次强调,感谢政府让旗下10间医社免屋租、免税,减轻善济每年百万元负担。他也感谢医师和同事们接受比市价低10%到15%的薪水,心甘情愿地奉献。他也多次感谢企业家“兄弟们”在精神上和财力上的支持,以及许多默默支持的社会人士。
建国一代看病拿药免费
身为善济总务的张仰兴说,他和卓顺发志同道合,参与慈善后体会到“先舍后得”,12年前加入善济董事部时,善济和张兴KTV都只有一间,这些年他从中学习管理,如今善济有15间分社,张兴也开了14间KTV。因为感恩,他刚花10万元成本制作1万张《心中的太阳》慈善专辑,准备百分百捐给善济,计划印10万张筹100万元,推出两周来已热销1万多张筹得10多万元。
在善济服务近37年的李依娣医师擅长内科,她微笑说:“从没想到善济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我曾经教补习补贴生活费,在2008年最低潮时,加上配药师和登记员只有四位职员,但我们没想过放弃,家人也以我在善济服务为荣。”
善济在芽笼也设立肿瘤治疗中心,为百多名癌症患者提供化疗后的保健养生服务。
2008年是卓顺发投身慈善事业的转捩点。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他与好朋友几天内筹备大型电视筹款晚会“让爱川流不息”,筹得1000多万元,过后到灾区捐建七所新中友谊小学和一座桥。同一年,善济青黄不接面对关门命运,时任副主席张锦泉看上卓顺发高效稳健的执行力,盛邀他加入善济。
他说,已经跟妻儿说过,有一天可能为了慈善卖车卖房套现,过简单生活,不必在乎他人眼光。
妈妈领养孩子对他影响深远
卓顺发受访时强调他只是“搭桥人”,焦点不必放在他身上,只求带动更多人行善。
两年后接任主席的卓顺发透露,当时善济只有一间诊所,但两名医师李依娣(73岁)和何源水(75岁)的专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他,令他留任至今。
CK老板‘浴火重生’捐200万
他觉得母亲很大爱,对他后来从事慈善影响深远。他的母亲已病逝18年。
直到20来岁,他才知道大姐如意和四姐如枝是“抱回来的”。“我当时问妈妈,为什么自己那么辛苦,还要去抱人家的孩子来养?她说,人家不要是我们的福报,多一双筷子,多一个碗而已嘛。”
他说,善济医社15间分社每年服务50万人次、约5万名病人,等于影响5万个家庭的生活和幸福。700万元运作费包括每月27万元员工薪水,15位董事都跟他一样不领薪。为永续经营,他用管理上市公司的经验,先做好品牌、产品和服务,如今更提倡“社会企业,社会经营”,邀请企业家好友“认养”分社财务需要。
卓顺发2008年卖了自己创办的上市公司罗敏娜控股,全职不领薪投入慈善工作12年。欣赏的人赞他是“狮城首善”,敬佩他无私付出;怀疑的人却问“有影无”(福建话,意指真的吗)?真有这样好的人吗?
两个月前,《福布斯亚洲》(Forbes Asia)公布年度亚洲慈善英雄榜(Heroes of Philanthropy),上榜30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以及新加坡的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
张仰兴说:“每次我遇到一些是非想不开,主席都劝我不要介意,多去唱歌给老人家听。他还点化我说,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条小船,如果你是小湖,容不下那叶扁舟。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变成大海。”
“搭桥人”见证无数热心善举
对于大火后还捐巨款,身为善济荣誉主席的洪振群说:“一事归一事啦。我支持许多慈善,但对善济是发自内心的感动,看到卓主席这样掏心掏肺付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就说假如需要更多再跟我拿,不然我就细水长流地捐下去。”
他的好友“自助餐大王”梁苑创办人梁佳吉(49岁)受询时说,已准备认养一间分社,并策划近期办一场宴会邀请企业家响应,也欢迎几个人认养一间,回馈社会。
不分种族信仰 善济定位超越中医
卓顺发生长于武吉班让正华村,父亲卓金田开霸王车,母亲林秀云在巴刹卖鸡蛋、也打理住家杂货店。父母育有12个孩子,八女四男,卓顺发排老六。
他坦言,从没想到善济医社能从一间扩张到15间分社的规模,如今经常睡不着,感受到每年要找700万元运作费的重压,也认同主席坚持透明财务管理和注重细节。“我最重要是学到以人为本去做事,关心善济的病人、老人家和职员。”
卓顺发补充说,五年前洪振群娶媳妇,上门分喜帖,当时两人其实还不熟,但洪振群参观善济医社后感到很温馨,当场说要捐5万元。“我说大哥不要,你娶媳妇我包800元红包,你却来捐5万元,不是亏大了?他说红包归红包,捐钱归捐钱。后来,他每年都捐钱,CK总部大火那年,我也叫他不要再捐了,他又说火烧归火烧,捐钱归捐钱,你让我拖一点点我再捐,几个月后他又捐10万元。”
本月16日早上到芽笼的善济医社总部采访时,我见识到三个大忙人如何凑在一块儿。
自认无特定宗教信仰、笃信“救苦救难,救人救命”的卓顺发说,善济医社成立于1901年,没有宗教背景,立志不分种族、宗教和国籍,为贫困有需要的公众提供免费中医看诊和药物津贴,如今的定位是超越中医范围的慈善机构,通过母亲节送花、中秋节送月饼到租赁组屋、分发拐杖雨伞、为老人家理发、送低收入家庭日用品礼包等活动,传达“宽容、大爱、慈悲、感恩、祝福”五大文化价值观,也借此推动“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信念。
因家境贫困,经常无法准时缴学费,卓顺发念中三时从华侨中学辍学,过后到戏院扫地、到建筑工地当搬运工和木工,国民服役后从事装修和家具业。
卓顺发说,2008年他觉得自己“赚够了”,认定有钱不等于成功,决定改变生活方式,卖掉上市公司,专心为社会做出贡献。加入善济后,他极其在意各种细节、坚持财务透明。“就算有人捐五角钱,只要有地址,我也亲自签感谢信。因为他认可我们做的事。就算10块钱支票,也必须我签了名才过账。”
三年半前的2016年8月17日,淡滨尼92街的myCK百货总部一场大火,令集团损失约2000万元,重建后已搬回旧址办公。虽然公司元气大伤,过去几年至今已捐82万元给善济的洪振群,依然热心承诺再捐200万元,从明年起分10年各捐20万元。
本期《大特写》先聚焦在响应卓顺发感召,共襄“善”举的企业家、医师、无名氏,也听听卓顺发自己怎么说,一起反思该如何参与慈善。
一连串的感恩 不忘妻儿支持
善济医社义务主席卓顺发(59岁)刚从北京领取“华人楷模2019年度人物奖和慈善领袖奖”回来,清晨抵达樟宜机场,行李还放在车上,就直接上楼受访。CK集团创办人洪振群(62岁)刚转机24小时抵新,风尘仆仆过来交代集团要捐200万元的事。张兴贸易创办人张仰兴(61岁)也一早拿着两天前面市的慈善专辑,准备到处送货筹款。
张仰兴卖专辑要筹100万
服务近39年的何源水医师擅长针灸和治疗中风,透露入行时月薪不到900元,但有机会见识奇难杂症,为医术打下坚实基础,也让拥有三女六外孙的他得以养家糊口,为此很感恩。“我愿意发挥余生的热力,继续在善济医病。卓主席不领薪服务12年很难得,希望感染更多人,推广超越种族宗教的慈善信念。大家再团结一下,再推一下,还可以做得更好!”
坚持不用善济一分钱
受惠者许珠凤(63岁,清洁工)八年前患第二期乳癌,切除左乳和化疗后,三年前到善济接受肿瘤专科治疗,每次针灸加药费23元。她感恩说:“卢燕娟医师很有耐心和爱心,每周为我把脉、针灸、推拿或拔罐,缓解了我偏头痛、肩膀酸痛等问题。我还介绍妹妹去看,她原本因尿失禁问题要动手术,调养两年后已经不用动手术了。”
卓顺发说,善济医社很感谢李氏基金捐赠300万元设立建国一代医疗基金,分三年支持30万人次获得全免费中医治疗。虽然赞助已结束,但善济决定继续让建国一代医疗全免。他透露,善济超过半数病患是建国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