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冠病大流行暴发以来,各国病死者与日俱增,经济更是遭受沉重打击,以致无不把希望寄托在疫苗的早日研发成功,但是,当几个国家的疫苗纷纷面世之际,全球的反应却是相当谨慎。大多数落后贫穷国家目前只能采取观望态度,其间因素不一而足。

因此,安全的进一步开放边境是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落实的策略,从明年1月中开始,各国公务和商务旅游人员可通过“新联系计划”,入境长达14天。

建立国与国之间的“药品廊道”是国际运输业的新方向,香港国泰航空也已跟比利时建立类似关系。香港与新加坡一样是国际航空枢纽,两地同样赶搭这趟潮流列车,有竞争也有互补。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冠病疫苗列为全球“公共财物”,但未必就此解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新加坡具备的优势是多方位的,航空货运网络发达,后勤业完备,本地后勤业与国际快递与运输公司如联合包裹(UPS)和敦豪速递(DHL)等合作关系密切。

另一后勤业公司dnata和樟宜机场集团合作,在新加坡和澳洲、比利时与荷兰等国家之间设立连接双方的“药品廊道”(pharma corridor),该公司已在设于樟宜机场的药品和易腐物品装卸中心提高冷藏容量,这不只是为了应付冠病疫苗的运输和储存,其他药品货物的国际运输量也预期会不断增加。

其二、运送和储存冠病疫苗需要快速有效的后勤运输和相等于实验室规格的冷藏设备,这给大多数国家出了难题。

我国政府准备花费10亿元,向多家药厂采购疫苗,并同时支持国内科研团队进行疫苗研发。李显龙总理宣布明年底可为所有国人和长期居民完成疫苗接种,显示新加坡国家财力的底气。

与此同时,货运业正蓄势待发,争取国际航空货运利益相关者合力将新加坡发展成亚太疫苗转运中心,结合原有的条件和新的契机力保新加坡的枢纽地位。

冠病疫苗的问世将改变接下来的疫情形势,新加坡应该抢占先机,在疫苗转运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能够快速而安全地获得疫苗的分配。大疫当前,把这事做好,无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首先是短期的供不应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指出,全球至少五分之一的人口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获得冠病疫苗。这是因为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富裕国家已预定了半数的潜在疫苗剂量,而占全球人口85%以上的中低收入国家只能分享另外半数剂量。

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率先批准使用美国辉瑞和德国合作伙伴Bio NTech联合生产的冠病疫苗,至今为止,批准采用这个疫苗的还有其他六个国家,即:美国、英国、加拿大、巴林、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

全球疫情对民航业和航空货运所造成的重创,不是短期内可以恢复的。对新加坡而言,更大的危险在于,全球航空的停顿越久,就越难恢复国际航空和运输业的枢纽地位,我国政治领导多次如此重申强调。

疫苗的国际运输和在地运送,是时间与温度的赛跑。在这方面,新加坡的地勤服务业早已有所行动,如本地主要地勤公司新翔集团(SATS)已投资约100万元,加强卸载和储存冠病疫苗的能力,包括购买两台有温控功能的流动集装箱,添购温度检测和无线射频识别器材,该集团去年启用了制造干冰设施。重重保障,确保疫苗所需的超低冷冻温度(尤其是辉瑞/BioNTech疫苗需要摄氏负70度的冷藏),空中运载和地面运送过程中都不能出现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