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接二连三的军训意外,让人不禁担心民众对国民服役体制的信心,会否因此而削弱。但如果因为不当的非议而削弱民众信心,那就更不值。我们终归要自问,在谈论处罚得当与否时,要提倡盲目起哄的风气,还是就事论事的文化?国防部和武装部队在检讨后,努力改善军训安全机制,这些努力也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民众对国民服役的信心一旦削弱,同样也不是几千块钱能换回来的。

阿兵哥中暑身亡案,六名涉案人员判罚1800元到4500元不等。国防部24日发布消息后,一些公众的第一反应是:一条人命,难道只值几千块钱?死了人,难道让几个人降职就能了事?更有公众认为,这么草率了事,是因为“官官相护”。

部分公众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出奇,但既然认为当局有“草率了事”之嫌,那至少自身应先避免草率得出上述的结论,并也应该考虑到案件的其他层面。

即便在厘清这部分后,相信仍有不少公众认为,军事法庭对其余六名涉案人员的惩罚太轻;至今仍未走出丧子之痛的李函轩母亲也如此认为。

案件中并非没有人被控刑事罪,死者李函轩的连长陈保树上尉在2018年10月底,被控行为鲁莽导致他人死亡。国防部24日的文告中也再次交代,陈保树因诊断患上末期癌症,今年1月获无事省释,并在一个月后病逝。

无事省释并不等同于“无罪释放”,而是指检方不追究控状,但不代表被判无罪。不过,国防部选择不在文告中对七人的涉案严重程度多着墨,相信是出于顾及各方感受,所以点到为止。

纵观网民反应,不乏较理性的一方,提出必须正视军中纪律,但更多看到的是先入为主指“人命不值钱”“太便宜他们”“犯罪军人后台够强硬”的言论。这也许是随口发一发牢骚,抑或是在樟宜机场集团前主席廖文良的前女佣莉雅妮成功翻案的背景下,“仇富”情绪激化、公共体制公信力削弱所致。这些宣泄的情绪都可以理解,但尤其是对于这起案件,在提出诸多假想和无凭指控前,应顾及逝者家属情绪,因为像“一条命只值几千元”的言论断章取义不说,还无异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作者是新闻中心高级记者)

首先,一些公众之所以有强烈反应,是因为看到国防部此次重点交代的,是六名涉案人员的审讯结果,以致认为这涵盖了所有的涉案人员,所以直观上无法接受涉案人员只被判罚款、降职。但这六人是在总检察署决定,没有充分理由以刑事罪把他们控上国家法院后,才由武装部队特别调查处接手,调查他们是否触犯军法。在这起案件中,他们属于次要涉案人。

国防部在文告中虽然指出个别人员触犯了哪些条例,如医务兵行为疏忽,危及他人性命;连队指挥官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修改训练计划;士官擅自执行惩罚李函轩,但可惜的是,当局选择不进一步透露军事法庭基于哪些考量,决定判他们罚款,而不是更严重的判监。本文无意主张加重惩罚,而且军事法庭不见得就没有自身的一套判罚机制,但无论国防部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有限度地发布审讯结果,在缺乏更多理性陈述的情况下,难免增添了信息接收方的臆想空间,国防部终究也就难逃被舆论非议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