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屋主凭抽签时比别人更幸运,坐收更多的收益,不仅牵涉到公平问题,哄抬房价也将导致黄金地段组屋变成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的奢侈品。达士岭等热门组屋项目频频出现创纪录的交易价格,今年的“百万组屋”交易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使不公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若要论这10余年政府在公共组屋价格上的管控,大致上可以分成这几个阶段。2011年前,预购组屋价格与转售市场挂钩,当时组屋供应短缺导致转售价格大涨,预购组屋价格跟着水涨船高,造成民怨沸腾。2011年后的几年里,预购组屋与转售市场脱钩,政府更积极控制预购组屋价格,并透过兴建更多组屋、缩短等候时间、提高收入上限与津贴等一系列操作,成功缓解国人对住房的积压需求。

此现象与组屋兼容公共资源与投资属性有很大的关系。组屋本身承载许多社会功能,因此在推出预购组屋供国人申请时,政府透过一系列资格条件与津贴措施,保障中低收入者也买得起房,并以种族比例政策确保社区多元性。然而,人们买下组屋并满足最低居住年限后,可将这个公共资源投入市场自由买卖,收益悉数收入囊中,再加上转售市场无收入上限限制,手头宽裕的买家有能力以更高价格购得心仪的组屋单位,逐渐导致黄金地段组屋价格上涨。政府对转售组屋走向的把控,仅剩种族比例等几方面,从多个方面来看,转售组屋市场已与私宅市场没什么不同。

(作者是新闻中心品牌与受众组长 limxh@sph.com.sg

从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最近的谈话来看,政府接下来将介入黄金地段组屋的转售套利空间。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相较于其他新组屋,政府未来在出售黄金地段新组屋时,可能考虑提供较多津贴,确保组屋维持在国人可负担的范围内,而这类组屋价格未来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若不加设转售限制,屋主脱售单位时等于是从津贴和转售两头获利。

随着日渐老化的成熟组屋区重新发展、南部濒水区正有待开发,如何避免黄金地段组屋屋主从公共住房套取不公平利润已成为棘手问题。对于百万组屋这样的“出头鸟”,不少国人近来都积极地提出应对措施,综合媒体与网上讨论,这些建议包括缩短黄金地段屋契、延长最低居住年限、额外印花税、与政府进行收益分成,以及规定这类型组屋只能由政府回收等。然而,如果住屋政策长期以来存在的内在矛盾得不到解决,抑制黄金地点组屋转售的成效不仅有限,其他地段可能还会炒出新的贵族组屋。

国务资政尚达曼2015年在瑞士圣加仑的一场研讨会上曾指出,新加坡的住屋政策是最具干预性的社会政策,但同时也是最重要政策手段,种族比例政策确保不同族群的人民入住同一个社区,孩子们到同一所学校上学,这种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经济学家预料的还要重要。当前的一大矛盾就在于,为促进人民融合而设的住屋政策,在种族方面采取干预性措施,但是在组屋转售方面却任由市场支配,部分地段最终出现具价格歧视的“贵族组屋”,反而造成进一步的阶级分化。

这也牵扯出公共住屋政策的另一矛盾。组屋转售机制虽不利于社会融合的目标,却服务于政策的另一使命——资产增值。组屋逐渐增值,并为国人退休养老提供经济保障,是政策长期以来释出的信号,也早已成为国人对房地产的基本诉求。要实现资产增值,说白了就是得依赖组屋在转售市场的流动买卖,屋主从中变现套利,即使不卖,组屋估值也是比照周围同类型单位的转售价格所决定。如果未来组屋价格在转售市场打了折扣,买方的经济负担是降低了,但屋主就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