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说,“父母都这把年纪了,已经很难改变”。这确实是一个现实困难。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现在我们还有清醒的头脑和较为健康的身体,我们还能改变。我们吃了不少的苦头,就把苦的根源从我们这一代人起截断。

世界各地一再发生的悲惨家庭和社会问题,根源在哪里?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还有很多老年人尚未建立起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有的认为“我不会生病的,如果生了大病,到时候赶快死就好了”;有的人认为自己劳累了一辈子,最后受人服侍是一种享受,是老人特权,所以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然而,我们的身体不只是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家庭、社会,照顾好自己的健康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尽的责任。

每当我看见那些坚持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就会由衷敬佩他们。他们年轻时为家为国拼搏,年老后继续为自己、家庭和社会保持身体健康和头脑清醒,体现了有责任、有担当、善始善终的精神。

在日本,“介护离职”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有资料显示,每年有10万名日本上班族为照顾父母而离职,其中大半是中年高阶主管。在台湾,每年约17万8000人因照顾父母而减少工时或转换工作,每年高达13万3000人因照顾老人而离职。在新加坡,估计到了2030年,每五人便有一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家庭和国家的医疗开支上涨是必然趋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里的“憎”也可以理解为障碍或挑战。如果老年父母健康崩溃,六亲不能认,无法自理,家庭失去和睦,而不得不推崇孝顺,以维持家庭的平衡,逼迫子女成为“贤人”,这并非最佳对策。有不少中年女性病人,流着眼泪向我倾述她们照顾老人时的种种忍耐和烦恼;她们因劳成疾,或因心情郁闷而成病,真的很可怜。

作为一个文明完善的社会,我们当然提倡孝顺,但也要郑重地提醒老年父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只是为了长命百岁,更是一份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老人的健康是子女和国家的福报。如果一个家庭人人健康,氛围和睦,大家相亲相爱、心平气和,都能各尽职责,贤者不居其功,能者不惜其力,这也就无所谓“谁孝”或“谁不孝”了。

孝顺父母是子女的天职,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在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外工作面对激烈竞争,在家有一堆家务事要操心劳力,自己的健康状态也有所下降,所以面对须耗费大量精力的老人看护工作,而感到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的。老人久病之后会“无孝子”,不是孝子不再孝顺,而是孝子累死或身心崩溃了。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碰到许多中年子女带年老父母来看病,子女希望医师能帮助父母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很多父母会积极配合,也有不少父母无法体谅子女的一片苦心。有的刚在医院经历生死考验,出院后马上吃肉喝酒,任由自己肥胖下去;有的说“我不要锻炼,坐着就好”,或者“我不怕躺在床上不能动,以前我养你们,现在你们就应该照顾我”“几时轮到你们来教训我”之类的话。

从现在起,让我们建立和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把维护自身健康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之一。在完成日常事务后,一定要留出时间,活出自己生命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等我们年老之时,才会让下一代家人和整个国家社会,从我们的健康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