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美韩同盟不会增进韩国的安全感,而是压缩了韩国的外交选择。一个日渐紧密的美韩同盟,如何使韩国能够否决美国动武的决定呢?朝核提出了一个韩国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美韩同盟无法在朝核危机中提供安全保障,还是要靠韩国“自助”。
朝鲜在核导路上的“裸奔”,不仅威胁中国的安全利益,也让中朝关系处于历史性的转折点。
朝核的发展越来越将中韩两国逼到了一起,不战、不乱是中韩共同的底线和利益所在。美朝之间的博弈就是一场战争的时间竞赛,无疑会让中韩两国卷入到一场不可控的危机之中。
在武器层面,朝核对中国和韩国的威胁几乎是均等的,而在武器层面去化解这一挑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中韩外交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远远超越了萨德系统给韩国所带来的些许心理安慰。
朝鲜在黑夜里发射了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并宣布这一型号的导弹可以覆盖美国本土。在朝鲜导弹还在飞行的过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得到了军方的简报,只是回应说:要好好关注一下。
问题也就来了,那“三不”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政策意义呢?如果没有的话,中韩关系又应该怎么发展?在“三不”的争论上,折射出韩国国内政治的分裂,在朝核危机日渐迫近的时候,韩国的“均衡外交”依然没有政治的共识。
韩国面临的尖锐挑战是,当朝鲜触碰美国的“底线”时,韩国如何抵住美国动武的冲动和压力。文在寅多次重申,没有韩国政府的同意,不准任何一方在半岛动武。朝核对韩国的压力越来越通过华盛顿传导到首尔。进一步说,朝核的挑战已经不是武器层面,而是外交和战略的挑战。要对冲这些压力,韩国除了激活“均衡外交”之外,别无选择。
令人意外的是,韩国国内就“三不”的问题却争吵不休,笔者听韩国外交官不断重申,“三不”不是承诺,不是政策,也不是共识,所以谈不上韩国去“履行”的问题,只是韩国的基本立场。
三角关系,简单来说,三方中任何两方都不是同盟关系,任何两方都有彼此关注的焦点议题,因此三角关系必然是灵活的,也因其灵活性而具有了稳定性。对中国来说,构建中朝韩三角关系才能避免中朝“假盟友”、中韩“假伙伴”的挑战,因中朝、中韩关系的链接,中国获得三角关系中的“关键位置”和角色。
仅仅是“三不”这样最低程度的妥协,就让韩国国内保守派认为是“屈辱外交”,让人着实为韩国外交感到悲哀,坐在火山口上却在讨论针尖上有几个天使。
对韩国来说,朝核问题的挑战早已不再是朝鲜核导技术的发展。第六次核试验以及数次远程导弹发射之后,包括韩国在内的区域内国家早已在朝鲜核导的威慑之下。因此,朝鲜火星-15导弹的发射,改变的不是东北亚的核安全态势,而是对美国的直接挑衅。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随着朝鲜核导的不断推进,中朝韩三角关系可能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前景。对中韩两国来说,与其被动接受这种现实,不如主动去塑造。
从19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1992年中韩建交,中朝关系褪去了“革命外交”的纽带,向正常国家关系转型。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对朝鲜是个震动,中朝关系其实已经“去同盟化”。中韩关系的发展对第三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朝鲜。从这个意义来说,中朝韩三角关系从那个时候就形成了,只是因为韩国部署萨德,这一三角关系被美韩同盟以及美日韩三边同盟的可能性压倒。
当中韩两国外长就“三不”(不追加部署萨德、不参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进行韩美日军事同盟)达成共识之后,笔者曾撰文认为,这是中韩两国经过建交25年来最低谷之后所达成的“新底线”,中韩外交终于回到应有的轨道上。
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出路在构建多重的三角关系,只有当朝鲜处于这种三角关系的网络之中,才可能收紧“无核化”的笼子,同时,这样的笼子也是对朝鲜的安全保障。如果韩国能够推动美日韩三角关系,而不是三边同盟,韩国才能真正成为“桥梁国家”,均衡外交才会有所起步。
朝核问题已成为美朝之间的时间竞赛,“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而韩国政府却在“三不”的表述上争论不休。中韩两国是朝核问题最直接的当事方和受害国,遗憾的是,推进“均衡外交”的韩国总统文在寅还没有从外交和战略上,审视朝核以及韩国外交的可能愿景。
中韩不和,难以让两国“无核化”的共识得到战略和外交上的支撑,机会主义的考量使美韩同盟强化,同盟强化无疑压缩了三角关系所具有的灵活性,回到阵营对垒的冷战逻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