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对于新加坡和其他初次尝试全国居家学习的国家来说,这是一次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有关当局、学校、师、生、家长)为这个挑战性十足而又潜力无限的教学模式,共建新理解、“做中学”,甚至可说是一块儿“协作学习”的历程。

在中国,因为疫情在1月底就暴发,早已实施两个多月的“停课不停学”,据知有超过2000万名教师同时进行在线教学。他们的教学设计,跟新加坡的教师有不少重叠之处,但也有一些具启发性的新概念值得我们参考。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高级研究科学家)

在学校重新开课时,难道就必须百分百回到“常态”吗?还是可以打造一个在校学习的“新常态”,让居家学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活动形式和科技应用的方式,融入在校学习呢?抑或是能逐步注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结合课堂和在线学习的模式)?这些都是教师可以持开放态度,进一步尝试、拓展的模式。

这样的置疑声,或许源自于一些人牢不可破的教学观,坚信最理想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必须是知识的权威,全面主导传道、授业之外,解惑的任务也“舍我其谁”。他们也认为老师若不时时刻刻盯着,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学习。

4月初本地疫情的变化,迫使居家学习仓促上路。本地中小学教师尽管先前受过教育科技培训,但深度及实际教学应用的经验都不尽相同,可大家都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从各方信息来源得知,教师重新组织教学流程,在线与线下、同步与非同步的学习活动灵活交错,并善用各种在线科技工具,让学生现学现卖(如通过特定科技功能,随时要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上传成果);教师也能即时或随后提供反馈。

这也是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多年来为受训教师开办的、与教育科技相关的所有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些课程不只是为了让学员学习特定工具(毕竟科技工具的汰旧率高),也是培养学员的科技辅助教学设计素养——从21世纪教育理念、“学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和科技的各种功能,到促成教师、学生、科技三者的角色和关系的重新洗牌。

这一次的居家学习,或许不该被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相反的,它迫使大家跳出舒适圈,尝试新的学习环境、资源、模式,从而省思过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宽广的学习理念。任何事都一回生、二回熟,不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得具有接受新事物的韧性,不被新手上路初期的不适应和各种挑战所击倒。

若设计得当,所谓的“在线与线下、同步与非同步的活动灵活交错”的教学流程,其实应是一种“教师提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提供方向、指引、资源和反馈”,和“学生相对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创建知识”的循环历程,着眼于学生的有机认知发展和“学习如何学习”,而非无机且乏味的知识堆叠。

或许,教师通过为这次居家学习的运筹帷幄,更能深刻体会课室现场教学和在线教学的差异。要利用一种教学环境来完全模拟另一种教学环境,不只不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倒不如深入了解替代的教学环境的特性,取长补短,争取达致原有教学环境所较难取得的学习效益。

教师成为学习的促成者,“授权”学生自主及协作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知识共建。科技就能在这当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如支持及深化跨越课堂的师生;生生(学生之间的)和学生与生活环境的互动;拉近学生与海量网络信息和知识的距离,及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辅助教师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即时干预;提供学生进行同侪互学/互评和制作各种多媒体作品的工具(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等等。

其中,有关让学生接触网络信息这一点,也考验他们“提问”的能力(相当于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的能力,如怎么选择关键字;教育专家认为,活在21世纪的孩子,“问对问题”比“答对问题”的能力更重要)、辨识相关与正确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和将信息去芜存菁、诠释、处理之后纳为己用的能力——这些都是现今职场上的关键技能。

教育部长王乙康说,未来一年半载,疫情或许会起起伏伏,可能不时须要重启居家学习。经历了这一个月的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吸取了宝贵经验,未来的居家学习,当可兴利除弊,精益求精。

例如,由于各地区、各校,及学生背景的条件不同,教师得灵活变通,有应用“高科技”和“低科技”的不同教学设计,绝不说“条件不够就完全不做”。许多教学流程减少“老师讲、学生听”,更着重于提供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在北京,由于教学进度拖慢,因应的方案是调整课程,把部分相关的、本来分开教学的课本章节整合起来,或甚至不时进行跨学科教学——这反而令学生能把原本相关却得打散开来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在香港,一所也实施居家学习的学校,大幅删减原订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改为执行以培养学生的21世纪核心技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通过科技辅助学习及运用这些技能,自己“钓鱼”(学习学科知识)。

凡此种种,有一个重要底线: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性是可以开发的(国际上已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而不是“看死”他们必定缺乏自制力,或没人带就不知该怎么学。如果跳不出这种偏见,任何科技辅助的教学设计,可能沦为新瓶旧酒,无法大开大阖。

信息和知识的扩展与变化速度之快,超越整个正规教育体系在有限的课时里所能教导的范畴。因此,教师的角色不能只停留在给学生“喂鱼”的阶段,更要培养起他们“钓鱼”(信息素养、建构知识等)的能力。

我国在实施病毒阻断措施期间,中小学教师为学生安排的居家学习课程,是一种打破常态的学习模式吗?有人投书本地英文报章,置疑当前的居家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尽可能模拟平时在学校的常态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