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增强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是改善中美关系的当务之急。
2017年4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曾明确表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遗憾的是,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持续走低,中美关系被搞得更坏了。
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信任赤字及其成因,美国并非不了解。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对美国制度、意识形态、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有谜一般的自信,而对中国有太多的傲慢与偏见。因此,与中国建立和增强战略互信,一直未能得到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
中美两国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培植和增强诚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切实减少中美关系中的信任赤字。只有如此,中美关系才有可能真正好起来,才有理由满怀期待。
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但建交以来,中国从来没有真正进入美国的“朋友圈”。相反,美国长期视中国为异类、另类、威胁、挑战者、敌手,这种认知注定中美之间建立互信的基础是薄弱的。
基于以上认知、政策取向和心态,美国在对华手法上,尤其重视舆论攻势和联盟策略。美国凭借强大的媒体优势,在国际上肆意抹黑、妖魔化中国;为了更加有力地打压中国,美国一再试图拼凑反华联盟。美国这些手法的滥用,也是加大中美信任赤字的又一重要原因。
美国对华政策中长期存在反华取向,因此在疆藏台港问题上大做文章,近年来更是动作频频。不重视、漠视中国对本国核心利益的关切,甚至频繁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这种政策取向一再侵蚀中美之间颇为有限的互信。
拜登政府执政一个月以来,中国政府高官一再向美国喊话,已表达出对美国新政府改善美中关系的殷殷期待。但从拜登及美国其他高官涉华言论看,中美关系的新走势至今还不明朗。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毋庸置疑,中国在崛起,而且还可能提速。美国至今不能也不愿正视和理性对待中国的崛起。中国的这种崛起,对中美互信的建立和增强,将产生复杂的影响。近年来,美国反华浪潮的高涨就与此密切相关。
拜登政府应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所谓领导地位,中国愿意成为美国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中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如磐石,美国对此不应心存侥幸,更不可极限施压,否则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中美可以求同存异,共同为两国乃至世界创造发展机遇。
为什么中美关系不能真正搞好?究其根源,中美关系存在严重的“信任赤字”。这种信任赤字主要源于美国对华的认知、政策取向、心态及手法。
冷战结束已有30年,但现在活跃于美国政坛的政治精英对中国的认知,依然未完全从冷战时代走出来。这仍将是困扰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对华心态充满矛盾和纠结。美国希望社会主义中国崩溃,又担心中国崩溃,会拖累美国;美国希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所发展,又惧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又忧虑中国对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形成挑战。美国这种充满矛盾和纠结的对华心态,一再干扰中美之间建立和增强互信的进程。
总统拜登上台后,与习近平的通话姗姗来迟。在中国农历年的除夕,拜登与习近平进行了首次通话,向中国人民表达了美好的祝福。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可以理解为美方对华做出了一个友好的姿态。此次通话为两国乃至世界传递了令人鼓舞的消息。不过,对于在拜登时期会把中美关系搞好,还是不可盲目乐观。
1972年2月21日,美国时任总统尼逊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纵观这几十年来的中美关系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期间中美关系多次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在奥巴马时期,中国曾努力寻求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始终未能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总之,中美关系一直未能真正搞好。
如果美国对华不友好的认知、政策取向、心态及手法不发生实质性的积极变化,中美之间的互信将依旧脆弱,中美关系真正好起来也将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