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一时的普腾确实令马来西亚人骄傲过。普腾由马哈迪于1983年创立,与日本三菱集团合作,两年后马来西亚第一辆国产车普腾赛佳(Proton Saga)面市。当时它价廉物美,又有日本汽车公司三菱背书,消费者对它有信心,也愿意给它机会,让它一度成为买车人士的首选。

所以当中国吉利买下普腾近半股权后,人们关心的不是普腾的国产车地位问题,而是这项交易会不会令政府取消过去为保护国产车而征收的高额外国汽车入口税?换言之,人们更在意的是,外国车的价格会不会因此下跌?

其实马来西亚人买国产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相对便宜、贷款容易,头期款又低,适合刚踏入社会工作,收入还不是很高,但却极需代步工具的人。

但普腾毕竟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国产车公司,马来西亚人对它自然有不同的情感,只不过现在更多的感受是恨铁不成钢,因此普腾现在既然有机会重生,很多人是乐见其成的。再说,政联公司多元资源工业仍持有普腾50.1%股权,其国产车的地位并不受影响。

只可惜普腾似乎经不起时间考验。购买过普腾的人都知道,驾驶了不多长的一段时间后,它就会经常闹脾气。不是什么大问题,却是烦人的琐碎事,例如车窗坏了、零件失灵、耗油量大增等。

普腾一路走来的兴衰,多少反映马来西亚这些年的经济及政治历程。如今必须以脱售股权来重振它,难免令人唏嘘,但却不会像马哈迪那样悲愤落泪。

第二国产车和日本大发是以更换商标(rebadge)的形式合作,推出的几乎都是大发及丰田现成且受市场欢迎的车款的翻版型号,加上车子主要技术来自大发,性能及耗油量方面都比普腾更具吸引力,很快地就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中站稳阵脚,甚至在后来取而代之,销售量及市占率都超越了普腾。如今在马来西亚公路上奔驰的车子依旧以国产车居多,但大部分是第二国产车而非普腾。

马哈迪的这句话,说明他其实很了解普腾所面对的问题,以及马来西亚人对普腾“又爱又恨、因爱生恨”的复杂情感。

马来西亚国产车普腾把49.9%股权卖给中国吉利集团,前首相马哈迪为此痛心疾首,但他说,马来西亚人或许不会为此哭泣,还会为了摆脱这“讨人厌”的车子而高兴。

普腾脱售近半股权给外资,是不少马来西亚民众最近茶余饭后的谈资,诚如马哈迪所说,不少人确实是高兴的,因为这个国产车企业近年来不仅一亏再亏,还动辄要政府花数十亿令吉帮补。政府的钱说到底就是纳税人的钱啊!眼看着这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终于有人接手,当然令人开心。

渐渐地,人们发现普腾只是空有日本汽车的外壳,没有日本汽车的灵魂。如果有能力,人们多半还是倾向购买外国车。这时的普腾,在马来西亚人心目中的地位已是江河日下。

这和爱不爱国关系不大,因此对于那些经济能力较高的人而言,普腾不会是他们的首选。至于那些初出社会时购买国产车者,一旦经济能力提升后,多半也会换外国车。

1993年,马来西亚第二国产车(Perodua)成立,与日本大发公司(Daihatsu)合作,生产了轿小玲珑的灵鹿(Perodua Kancil),迅速虏获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