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上阿里山游玩,不只停留在森林游乐区的部分。实际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由18座绵延山峰组成的整个山区。而整个阿里山国家风景区,除了一般游客熟悉的森林游乐区以外,还包括梅山乡、竹崎乡、番路乡及阿里山乡等四个乡,以及多个村子与邹族部落。
除了优美的风景,邹族风情也是阿里山的一大特色。耳熟能详的《高山青》里唱的阿里山的姑娘与少年,指的就是邹族原住民。
新时代部落
在阿里山像逐鹿社区这样游客较多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原住民风情的邹族小吃如烤香肠、烤山猪肉、竹筒饭等等。传统邹族人的饮食主要来自阿里山丰富的天然资源,在山中打野猪、捕溪虾、采野菜,以最原始的方式如烤、焖、烫等来烹调。
店内可以品尝到不同处理方法咖啡豆以及多种咖啡泡法,不喝咖啡的朋友也有多种花茶饮料可供选择,搭配各种蛋糕点心。提前预约也可以参观咖啡园,就在咖啡馆对面的山坡上,可以近距离接触咖啡树与咖啡豆,听邹族王子分享咖啡心得。
位于乐野枫红社区的邹烤窑,综合了餐馆、民宿、咖啡馆,隐身在山间小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老板本身是台南人,母亲和太太都是邹族,数年前决定回乡创业,经营的这家小馆主打邹族人爱吃的窑烤披萨饼,与常见的原住民风味餐很不一样。
社区的公共空间里还建了一座“库巴”凉亭,在现代化住宅区里重现部落氛围。库巴是邹族的男子聚会所,也是部落里进行各种祭仪的地方,神圣庄严。传统库巴禁止女性进入,这里的库巴特别为游客而建,可以自由进入参观。
社区原址是一片甘蔗园地,由政府与民间机构整合资源,兴建了150户永久住屋协助灾民下山安居,并设置公共设施与活动中心,供族人在此传承文化,同时也作为外地游客认识邹族八个部落的统一地点。
要认识阿里山的风土民情就要了解邹族生活面貌。台湾以原住民文化为卖点的旅游胜地很多,16大原住民族群分布在全台各地,但邹族是人口最少的族群之一,目前只剩6000多人,而且只能在阿里山找到,称得上是阿里山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除了优美的风景,邹族风情也是阿里山的一大特色。耳熟能详的《高山青》里唱的阿里山的姑娘与少年,指的就是邹族原住民。
社区的中心点是“优格哇狮市集”,两层楼的活动中心里可以进行各种DIY活动,如洗爱玉、山猪彩绘、捣麻糬等等。中心旁边就是部落居民经营的一家家小店铺,售卖各种传统邹族服饰、手工艺品、当地小吃等等,周末特定时段可观赏邹族歌舞表演,也可预订邹族风味餐。
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重创阿里山,美好家园一夕之间化为乌有。政府为了安顿流离失所的邹族灾民,在山下开发新社区进行灾后重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番路乡的逐鹿社区,形成了八大部落之外的最新部落。
邹筑园原本种的是茶叶与兰花,咖啡王子原本也不喝咖啡。方政伦当兵退伍后被父亲召回老家,对务农完全不感兴趣,父亲在茶园里的一小块地种了几棵咖啡树,引起了他的好奇,尝试以各种方法烘焙咖啡豆,2007年在台湾咖啡节首次得奖,开始在住家旁边盖起咖啡馆接待顾客。
早年逐猎物而居的邹族原住民,定居在阿里山区后,形成了达邦、特富野、来吉、新美、山美、茶山、里佳、乐野等八大部落。
逐鹿的邹语名为“veoveoana”,意指梅花鹿的猎场,相传从前的邹族人打猎的时候,会把梅花鹿追逐到这里进行围猎,因而取名“逐鹿”。
玩累了找个地方喝咖啡,同样位于乐野的邹筑园是这一带最有名气的咖啡馆,老板方政伦被称为阿里山咖啡王子。
阿里山从来就是台湾名声最响亮的旅游胜地,最经典的玩法莫过于在森林游乐区里看神木,搭乘森林火车看日出。
邹族比萨与咖啡
店内布置具有浓浓邹族风情,门口是店家亲手制造的红砖柴烧烤炉,周边堆着烧烤用的木头,具有原始粗矿的部落特色。点用后老板在红砖炉子前现场烧烤比萨,有多种不同口味如菇类、牛肉、香肠等等。提前预约也可提供更多菜色,如山葵豆腐、竹笋、溪虾、山猪肉等等,品尝阿里山食材。
活动中心旁边就是灾后兴建的住屋,成排罗列,整洁新颖,乍看与城市里的西式洋房无异,细看却装饰着各式各样的邹族图纹。家家户户在大门口摆着各种艺术品,或在墙面上也绘制邹族传说,诉说自家的故事。
时代改变,现代邹族人的日常饮食已不是想象中杵着大木杆捣麻糬的传统画面。深山里也能找到西式餐点如烤披萨、松饼、咖啡等等,展现新时代的邹族特色。
邹筑园咖啡豆之后陆续得奖,咖啡馆也越来越火红,吸引大批咖啡迷与游客前来,把邹筑园列为阿里山必访景点,从而也带旺了乐野部落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