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丽玛把她的画作送了给我。在这个没有任何网络通讯的高山草原上,我和三个小朋友,共度了一段不受任何电子设备干扰的静好时光。

司机杜拉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开着九人座自排车,娴熟地翻越崎岖山路,横渡小溪,把我们带到海拔3000多米,被广袤的高山草原所环绕的颂湖 (Song-Kul Lake)。牧民会在夏季把牲口带到颂湖放牧,并在此搭建毡房入驻。直到季节更迭,气候转寒,才带着牲口下山,返回平地的住所。

在Chong-Kemin盆地的塔苏村(Tar Suu Village)登山途中,我们无法渡过一条因水量过多而变得湍急的溪流,被迫从原途折返。艾妲娜向山脚下的蜂农询问后,被告知须要再绕一段远路才能避开溪流继续往上攀爬。

这瓶蜂蜜成了我们接下来几天的餐桌良伴。每逢用餐,凝望这些闪耀着琥珀色光泽的蜂蜜,总会想起大叔慷慨的善意。

玄奘法师路过的伊塞克湖

孩子画了他喜欢的各种鱼类,友人的女儿则画出这几天和孩子玩乐的场景。萨丽玛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相连的倒V字的尖角,我还没猜出她在画什么,她已开始在每个尖角之间的空隙内,补上一个又一个较小的尖角 ——啊,那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随处可见的高山!

当年西行取经的唐代玄奘法师,曾沿着伊塞克湖南岸走到碎叶城。作者带着幼儿远赴吉尔吉斯斯坦,走古丝路通道的其中一段路程。

我们在炎炎烈日下参观乔尔蓬阿塔(Cholpon Ata)有千年历史的露天石画博物馆,石画内容主要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和各种草原上的动物。细心的艾妲娜注意到对石画无感的两个小孩被太阳晒得无精打采,趁着时间充裕,她提议带我们到附近的伊塞克湖(Issyk-kul Lake)北岸嬉水消暑。

中国已故作家郭沫若曾指出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就在与龟兹、疏勒和于阗并列为唐代安西四镇的碎叶城。

伊塞克湖是世界面积第二大的高山咸水湖泊,湖水富含矿物质,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冻结。唐代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当年也曾沿着伊塞克湖南岸走到碎叶城,并把称之为“大清池”的伊塞克湖写进《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对大清池的描述,是至今有史可考究的文字记载。

我无法揣摩李白的心思,这一说法就留待专家继续辨证。我只知道孩子和友人的女儿依依不舍地挥别颂湖时,他们俩早已下了决心:

“穹庐”是毡房的古称,用来形容游牧民族这种“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的居所。草原上的毡房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突厥式毡房(Turkic Yurt),常见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另一种则是蒙古包(Mongolian Ger)。

年轻的向导艾妲娜笑起来和香港影星郑秀文当年刚出道的模样有些相似,她曾受过专业篮球训练,体格健美,通晓俄语、吉尔吉斯语、英语和德语。吉尔吉斯语隶属突厥语系,因此她也略懂土耳其语。一头利落白色短发的司机杜拉外表严肃,有着刚毅的脸部线条。我们相处了几天下来,才发现杜拉其实是个冷面笑将,总在意想不到的场合把我们逗乐了。

“我还要再来吉尔吉斯斯坦,下次我要在颂湖住10天!”

我们提着行李走下楼,向导和司机已在酒店大厅等候。

我在另一张纸上画了座毡房,萨丽玛笑着替我画的毡房增添一个较短的长方形和一个细长的长方形。细长的长方形从毡房顶部直透而出,上面还有一些弯曲线条。我这才恍然大悟:她把毡房内供人取暖的火炉和烟窗也画进来了。接着,萨丽玛还在毡房附近添加了几朵盛开的鲜花。

两者看起来相似,但在设计和结构上有些不同。当中较为明显的差别在于:突厥式毡房的顶部设计是较高的尖锥形,蒙古包则是高度较低,顶部也比较浑圆的三角形。无论突厥式毡房或蒙古包,都具备容易拆卸组装的特点,适合长途迁徙,又可抵挡草原的酷暑和寒冬。

离开颂湖,我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行程,也随着和首都比什凯克逐步缩短的距离来到尾声。艾妲娜摊开地图,指出我们这次的行程中所经过的路线,有哪些和古代丝绸之路是互相重叠的:吉尔吉斯斯坦位于古丝路中段,我们现在行驶的平坦马路,正是其中一条古丝路通道。

根据郭沫若的考证,李白在碎叶城生活了五年才随父亲迁徙入蜀。唐代碎叶城遗址就在如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Tokmok),5岁的李白离开碎叶城时,脑海中还保留多少故乡的回忆呢?李白为人所称道的狂放与不羁,又是否源自于成长过程中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

经历了前一天的舟车劳顿,我们商量之后,决定取消原来的健行计划,改在颂湖周边骑马两个小时。年幼的孩子还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骑马活动,艾妲娜打算留下来替我们照顾两个小孩,好让我们四个大人能惬意地从马背上欣赏颂湖周边风景。在吉尔吉斯斯坦这段时间,全靠艾妲娜替我们担任翻译,费心打点一切,实在不好意思再给她添麻烦。反正我多年前已在蒙古大草原体验过策马驰骋的滋味,决定放弃这次在颂湖骑马的机会,留下来陪伴孩子们。

一踏入伊塞克湖北岸的度假村,我们顿時有置身西方国家海滩的错觉。四周大多是金发蓝眼的游客和充满欧式建筑风格的别墅,面对眼前浩瀚壮阔,波澜起伏的伊塞克湖,难以相信自己正处于远离大海的内陆国家。

去年8月中旬的草原已开始披上一层淡黄色的外衣,准备迎接秋季来临。辽阔无边的草原上,能够近距离接触自由放牧,不被栅栏围起来的牛、马和羊群,对两个小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体验。现在又有机会住进位于大草原上的毡房,他们俩简直兴奋破表。

难得有年纪相若的小孩来到颂湖,营地主人家6岁的女儿萨丽玛很快就和两个孩子熟络起来。

两个小孩已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没有足够体力应付更改后的路线。为了确保孩子们还有余力走回当晚的留宿地点,我们当下决定放弃登山。正准备掉头离开,蜂农大叔倒了一大瓶蜂蜜给我们,说是送给小朋友的礼物。

我们本来要多走两天路才会抵达伊塞克湖南岸,北岸并不在我们原有的行程内。经艾妲娜讲解才得知:伊塞克湖南岸是砾石滩,北岸则是沙滩。伊塞克湖北岸自苏联时期以来就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建有许多桑拿疗养度假村供游客入住。

把行李都安顿好后,我们随即展开为期10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之旅。有小孩同行,日程编排得比较松散,也没有非去不可的景点。或许因为这样的弹性安排,反而有不少出乎意料的惊喜。

5岁的孩子和友人4岁的女儿平时分处两个不同的国度,现在久别重逢,一碰面就开心得不停互相打闹。前一天个别经历了长时间飞行和转机的疲惫,此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阳光从毡房顶端开口透入,轻轻洒落在我们身上。

好,我们拭目以待。

“回去之后,我要建毡房来住,还要养小马!”

萨丽玛是个绑着马尾的可爱小女孩,双颊有明显的高原红。她个性大方,也乐于分享。三个小孩在草原上互相追逐嬉戏,虽然彼此语言不通,清脆的笑声却一致。接近正午时分,阳光变得越来越猛烈。我把三个小孩唤进毡房内避暑,拿出纸和笔,和他们一起待在毡房内作画。

穿过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沙滩,我将双脚浸泡在沁凉的湖水中,纾解阳光残留在皮肤表层的炙热。两个小孩尽情玩沙嬉水的欢笑声,在清湛碧蓝的伊塞克湖上徜徉。

与古代丝绸之路重叠

车窗外是延绵起伏的山峦,远处还有我们为之神往的雪峰。难以想象行走于古丝路上的商贾,还有毅然前往天竺取经的玄奘法师一行人,当年究竟付出了多少心力,才得以穿越这片山势险峻的中亚高原。

高山草原环绕的颂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