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长沙的工业基础可谓捉襟见肘。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程机械开始成为长沙的重要经济支柱。但长沙并未止步于此。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长沙逐步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汽车及零部件七大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覆盖37个工业行业的完备生产体系。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年长沙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长沙实行分类退出、政策引导、经济补偿,关停“两高”企业和“五小”企业;另一方面,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方向,推动产业升级。与此同时,长沙还在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日前,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长沙在中国35个城市中名列第九位,较上年跃升11位,尤其是软环境评价,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作者是中国报道杂志社记者)
2018年,长沙市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已是这座城市连续第11年获此殊荣了。长沙不仅长期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沙人民幸福生活升级。
40年前,长沙只是一座默默无闻的中国中部城市。如今,长沙的水、陆、空立体化“大通道”不断拓展,黄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大平台”功能日益彰显;人流、物流、信息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大通关”格局正在建立。这座崛起的中部之城不仅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版图,还通过长株潭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长沙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果。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除了与经济指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还要归因于民生工程的惠及程度。近年来,长沙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出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实事工程,让市民共享长沙改革发展的成果。“以前街上大都是人力车,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才在街上多起来”,长沙市民沈芝英感慨道,而如今,连家里最小的外孙女都添置了小汽车。2016年,她说想去看海,女儿立马就帮她定了去厦门的机票。沈芝英直言:“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奔向了幸福生活。”
特辑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93年前,长沙的秋景曾经令年轻时的毛泽东心潮澎湃;如今,长沙的发展变化更是让世界瞩目、世人赞叹。改革开放40年来,长沙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85亿元攀升至2017年的10535.51亿元,增长624倍,GDP从5000亿到万亿仅用了六年。长沙的变化让人们看到,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也为以长沙为代表的中部城市和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高速的经济发展,对于许多城市来说,往往也意味着高度的环境污染。近年来,长沙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环境保护“零容忍”,连续实施了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蓝天、碧水、静音、净土”行动。近年来长沙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断努力,使其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主城区42公里截污干管建设和101个排污口截污整治得以实现。
本文内容由中国报道杂志社提供